[实用新型]环岛式内泄机油泵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65446.8 | 申请日: | 2014-0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261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7 |
发明(设计)人: | 杨光笋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光笋;戴其金 |
主分类号: | F16N13/20 | 分类号: | F16N13/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802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环岛 式内泄 机油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内燃发动机领域,尤其涉及环岛式内泄机油泵。
背景技术
现有内泄机油泵,限压孔中段一侧设有方孔并与内泄油道相通,排油与泄油通过这个方孔实现。这种内泄机油泵优点是单位体积排量大,容积效率高,结构紧凑。但是其存在以下缺陷:限压阀很容易被弹簧与油液过度推向内泄油道一侧,泄油排油方孔很快磨损变形,导致限压阀在开启与关闭过程卡死,泄油限压功能因此失效。泄油限压功能失效后果是:限压阀可能始终处在开启状态,内燃发动机活塞和缸体因无润滑或缺少润滑而烧毁;限压阀可能始终处在关闭状态,内燃机总效率降低,润滑过多而故障频发。目前现有内泄机油泵限压阀卡死问题得不到解决,内泄结构无法实现,没有被应用于内燃发动机。
发明内容
为克服已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环岛式内泄机油泵,这种装置确保单位体积排量大,容积效率高,结构简单优点的同时,解决了现有内泄机油泵限压阀卡死的缺陷,实现性能可靠稳定,使用寿命长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实现上述目的技术方案是:环岛式内泄机油泵由泵体、转子副、限压阀、弹簧、端塞、密封环和泵盖组成,所述泵体其特征是上设有进油孔、出油孔、限压孔、内泄油道、进油腔、出油腔、转子孔、转子轴孔、主安装孔、定位孔、主安装面、侧安装孔、侧安装唇、凸缘与凸缘孔,所述出油孔与出油腔、进油孔与进油腔的接口处设有出油腔凹槽和进油腔凹槽,所述侧安装唇其特征是背面设有四个加强筋,加强筋第二基面是产品标识凹面;所述泵盖其特征是中部设有泵盖圆孔,泵盖圆孔外部附近设有与泵盖圆孔同心的圆形密封槽,主安装面一侧设有泵盖进油腔、泵盖出油腔,泵盖进油腔、泵盖出油腔方向与进油腔和出油腔平行对应,所述密封环镶嵌在密封槽里;所述限压阀、弹簧、密封圈与端塞依次套接在限压孔内,所述限压孔其特征是中段靠内泄油道一侧设有泄油孔、排油孔、排油槽和环岛,所述环岛其特征是上下方位设有限压孔与内泄油道、左右方位设有泄油孔与排油孔,其纵向剖面与限压孔构成一个闭合环,所述泄油孔和排油孔其特征是独立与内泄油道相通,其垂直于限压孔轴向方向的宽度是限压孔周长的四分之一;所述出油腔与出油孔相连接,出油孔与出油口和限压孔相连接,限压孔通过泄油孔、排油孔与内泄油道相连,内泄油道与进油腔相连,进油腔与进油孔相连接,进油孔与进油口相连,所述进油孔、出油孔端部由进油孔螺纹端塞和出油孔螺纹端塞封闭,所述进油口和出油口设在泵体主安装面上,与内燃机出油口和进油口相对接;所述限压阀其特征是中部设有盲孔,左端设有四个径向泄油通孔和一个周向泄油凹槽,四个径向泄油通孔口均布在周向泄油凹槽里;所述转子副由内转子与外转子组成,所述外转子其特征是内孔壁设有圆弧齿,外设有外转子轴,所述内转子其特征是外设有外摆线内等距曲线齿,内设有腰子形传动轴孔,腰子形传动轴孔外和外摆线内等距曲线齿外侧设有内转子轴,外转子圆弧齿数比内转子外摆线内等距曲线齿数多一个,所述转子副套接在转子孔、转子轴孔里,外转子轴与转子孔间隙配合,内转子轴与转子轴孔间隙配合,内转子与外转子内切啮合;所述泵盖通过泵盖螺钉固定在泵体上与转子副间隙配合,所述泵体通过主安装面、主安装孔、定位孔、侧安装孔、侧安装唇、凸缘与凸缘孔与内燃机相连接。
所述环岛式内泄机油泵其环岛可以采用第二方案,第二方案环岛可以是开放型布局,第二方案环岛边缘高于泄油排油孔边缘。
所述环岛式内泄机油泵其进油孔螺纹端塞和出油孔螺纹端塞可以采用第二方案,第二方案进油孔端塞和第二方案出油孔端塞结构可以是圆柱端塞。
所述环岛式内泄机油泵其限压孔里弹簧可以采用第二方案,第二方案弹簧可以设有弹簧护套,所述弹簧护套其特征是右侧设有弹簧限位唇,所述限压阀、弹簧、弹簧护套、密封圈与端塞依次套接在限压孔内。
所述环岛式内泄机油泵,其特征是环岛数量是一个。
所述环岛式内泄机油泵,其特征是泄油孔、排油孔是方形孔,数量为各一个。
所述环岛式内泄机油泵,其特征是排油槽数量为一个,排油槽开口与排油孔开口方向一致。
所述环岛式内泄机油泵,其特征是外转子上圆弧齿包含了圆弧组合齿,内转子上外摆线内等距曲线齿包含了外摆线内等距曲线组合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光笋;戴其金,未经杨光笋;戴其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6544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硬度抗UV涂层的触摸屏
- 下一篇:耻骨联合分离形状记忆内固定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