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辆尾气消音净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51844.4 | 申请日: | 2014-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562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金九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九龙;金一伟 |
主分类号: | F01N3/04 | 分类号: | F01N3/04;F01N1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15000 内蒙古自***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辆 尾气 消音 净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净化装置,具体讲涉及一种车辆尾气消音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2013年伊始,全国多地遭遇雾霾天气,北京更是深陷其中,PM2.5浓度指数多次“爆表”。根据环保部《2012年中国机动车污染防治年报》显示,我国己连续三年成为世界机动车产销第一大国,车辆拥有量为一亿多辆,每台车年排污量是车辆自重的2-4倍,机动车污染己成为我国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是造成灰霾、光化学烟雾污染的重要原因。
人们已从汽车尾气中分离出100多种有害物质,其中以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铅尘和苯为主,三元催化器虽基本解决了有毒气体氧化还原成无毒气体的问题,但由于燃料中含有其他杂质和添加剂,且燃烧不完全,因而还有一些有害物质的排出。
汽车尾气是空气污染的重大因素之一,同时也是我国形成大范围雾霾天气的主要“贡献者”,这已成为业内人士的共识。汽车尾气污染大气造成雾霾天气危害人类健康己成为全世界的突出问题,并亟待政府研究解决。
目前,在现有技术中,多采用在汽车的排气系统中安装各种物理的、化学的净化装置,对汽车产生的废气进行净化以减少污染,但普遍存在净化液蒸发后不能及时补给和净化液在车辆下坡时易发生液体倒灌而导致发动机熄火等缺陷,因而在实践中不能得到广泛应用。如专利号为ZL200820300405.7的实用新型专利,其废气处理容腔内设置有多层的多个通孔的刚性板的过滤装置,在过滤装置与废气出口之间固定设置有净化液回收装置,净化液回收装置包括气液分隔件和多层净化板,密封性能差,尾气无法完全通过过滤装置,净化液回收装置的结构过于简单,不能满足净化液蒸发后的及时补给,净化液的回收通道也可能有尾气通过,净化和回收的过程不是逐一进行,不利于尾气的净化和回收,净化、静音效果欠佳,且净化液在车辆下坡时易发生液体倒灌,导致发动机熄火。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达到净化车辆尾气、节能减排、治理雾霾、确保人民身体健康的目的,具有净化液自动补给、净化液止逆、氧化还原、静音效果,并可充分分解和过滤尾气中的颗粒物和还原氧化有害气体的一种车辆尾气消音净化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车辆尾气消音净化装置,包括进气口、出气口和净化室,其结构特点在于:所述净化室内由下到上设有液体污物排放口、与进气口连通的进气管、消音板、尾气出口和补液口,且在净化室内设有净化液;在净化室的上方设有补液箱,在补液箱的上部设有进气口,在补液箱的下部设有出液口,且其通过水管与净化室上部的补液口相连通,并在补液口下部设有自动补液控制器;所述净化室尾气出口通过排气管与设置在补液箱同侧的进气口相连通,而设置在补液箱上部的出气口通过排气管与出气口连通。
所述排气加液管的上端从补液箱上部的出气口伸入补液箱,并在其端口设有离心叶轮,在离心叶轮上部设有废气发电机,废气发电机通过输电线与原车发电机相连。
在补液箱的下部另设有出液口,且该出液口通过水管及控制阀与净化室上部另设的补液口相连通。
处于净化室内的进气管呈“U”形,且其上设有消音孔。与进气口1连通的处于净化室外的进气管呈“n”形,并在其上部的管内设有定向阀。所述排气加液管呈“Z”形弯曲状。所述自动补液控制器为浮球液位控制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产生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净化液自动补给、净化液止逆、氧化还原、静音效果等技术,因而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各个部件可方便拆卸更换;造价低廉、净化、静音的性能好,稳定性高;净化液蒸发后能够及时自动补给,净化液在车辆下坡时不易发生液体倒灌、导致发动机熄火;可充分有效分解和过滤尾气中的颗粒物和还原氧化有害气体,大大降低汽车尾气污染物直接排入大气;提高环保水平,改善环境温度,遏制雾霾天气,保证人类健康,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各种类型的车辆,也可以用于其它工业废气的净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再作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九龙;金一伟,未经金九龙;金一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5184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