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用电磁炉的铜质复合底锅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50229.1 | 申请日: | 2014-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896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发明(设计)人: | 徐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宁 |
主分类号: | A47J27/00 | 分类号: | A47J27/00;A47J36/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高文迪 |
地址: | 321000 浙江省金***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 电磁炉 复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铜锅复底领域,特指能够一种适用电磁炉的铜质复合底锅。
背景技术
电磁炉的原理是磁场感应涡流加热。即利用电流通过线圈产生磁场,当磁场内磁力线通过铁质锅的底部时,磁力线被切割,从而产生无数小涡流,使铁质锅自身的铁分子高速旋转并产生碰撞磨擦生热而直接加热于锅内的食物。具有加热速度快、节能环保及使用方便等优点。
但是同时存在众多缺点:如升温速度快,普通不锈钢锅导热不均匀而且又慢,相对于燃气其烹饪效果并不理想,导热好的铜锅或者是普通三层铜锅即又不能上电磁炉。故其使用有一定的局限,现有技术的铜或者是三层铜锅(因为铜不导磁)虽然导热均匀而且快,但是不能再电磁炉上使用,或者是整个锅体为具有磁性的铁质结构,在电磁炉上加热使用时,电磁炉的热量主要集中在锅底,而锅体的侧面不能及时的导热,即导热不均匀,大多数人不能适应性的使用,不能达到很好的烹饪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电磁炉的铜质复合底锅,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铜锅导热效率高但不能用于电磁炉的问题,同时具有高效加热、导热均匀,节能省电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适用电磁炉的铜质复合底锅,包括锅体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本体为多层结构且由外向内依次为用于快速导热的铜质层及用于热交换的第一铝质层;所述锅体本体底部还包括用于与电磁炉炉面适配的铁质层,所述铁质层与锅体本体的铜质层之间设置用于热交换的第二铝质层。
通过以上结构设置,通过铁质层与电磁炉进行适配实现加热,然后将热量储存于对应的第二铝质层,第二铝质层与锅体的铜质层接触,由于铜的导热性能较好,可以迅速进行热交换,将热量传送至铜质层,此时锅体能够实现最大程度上的均匀加热,然后将热量传送至第一铝质层,实现对锅体内部的均匀加热。
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铁质层及第二铝质层通过压力焊或者钎焊的方式固定于锅体本体的底部。
通过以上结构设置,压力焊或者钎焊的固定方式可以使锅体本体的底部与铁质层及第二铝质层实现稳固的固定。
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锅体内表面还设置用于与食物接触锅体内部的钢质层。
通过以上结构设置,由于铝元素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影响,第一铝质层的热量通过热交换传送至内部的钢质层,实现钢质层对锅体内部的加热,满足人体所需的铁元素。
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铁质层为不锈铁。
通过以上结构设置,不锈铁可以实现与电磁炉的适配,同时能够防止生锈,便于清洗。
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钢质层为不锈钢层。
通过以上结构设置,锅体本体的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铜质层、第一铝质层及不锈钢层的三层结构,对应的锅底为锅体本体的结构加上铁质层及第二铝质层,构成了复合底锅的五层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锅体及锅盖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在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含义:1-锅盖;2-手柄;3-锅体;31-铜质层;32-第一铝质层;33-钢质层;34-第二铝质层;35-铁质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宁,未经徐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5022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