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新型出雾结构的超声雾化加湿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49966.X | 申请日: | 2014-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579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陈国良;冯锦云;叶卫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南海科日超声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6/12 | 分类号: | F24F6/12;F24F1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200 广东省佛***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新型 结构 超声 雾化 加湿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空气予以加湿的加湿器,特别涉及通过超声雾化方式对水或类似液体予以雾化从而可以对室内空气予以加湿的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利用超声波雾化器给人们的生活空间加湿、香薰等,以提高生活环境的舒适度变得越来越普遍。比较典型的加湿器的结构包括侧送风式的结构和底部吹风式的结构。其中侧送风式的结构如中国专利ZL201120143143.X、ZL200820146827.3、ZL200820043702.8所披露的结构;另外底部吹风式的结构如中国专利ZL201020243515.1、ZL03270573.5所披露的结构,它们是采用在超声雾化器的侧边位置单方进风方式向位于超声雾化器上部的空间送风,从而将雾化汽送出。但这些结构的产品往往具有如下问题,首先产品的送风通道与雾化腔连通,往往为了避免大的空气气流破坏雾珠的成雾效果从而使液体雾化的效率降低,送风通道的出气量往往设置得比较少,为此,能够被送风通道鼓出到空气中的雾化汽非常有限;其次,由于出气量少往往导致送雾的力度不足,由出雾口送出的雾化汽的排放高度不高,最终导致雾化汽只能在底层空间扩散,甚至沉积在加湿器的四周,这种加湿器不能对大面积空间区域进行有效、快捷的加湿,加湿效果不佳。反之,如果加大空气出气量希望将雾化汽送得高远一些,就会破坏雾化器的空化效应,而且也容易将未雾化的大颗粒水珠也送出。为此,在现有的超声雾化器产品中,如何在提高雾化汽体的送出高度的同时又能加大雾化量,是一个两难的选择,也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至今都无法克服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发明目的之一旨在通过改良出雾嘴的结构,增强送雾的力度,同时使更多的雾化汽排放到空中,而且通过二次送风将雾化汽送到更高、更远,优化加湿器的加湿效率。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新型出雾结构的超声雾化加湿器,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内设置有雾化腔、能够对所述雾化腔中的液体予以雾化的超声雾化发生器,能够向所述雾化腔提供加压空气的第一风道,所述主体上还设置有出雾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雾嘴包括中心出雾通道和位于所述中心出雾通道侧边的辅助风道,所述中心出雾通道连通所述雾化腔;所述主体内还设置有第二风道,所述辅助风道连通所述第二风道。
其中,所述出雾嘴可以为独立于所述主体但设置于所述主体上的独立构件,或者与所述主体一体制造成型;所述出雾嘴与所述雾化腔连通成为所述雾化腔中的雾化汽排放到外界空间的出口。其次所述出雾嘴本身可以是一个整体构件,也可以是由各自独立的所述中心出雾通道与所述辅助风道拼合而成的组合体。
其中,所述中心出雾通道为设置于所述出雾嘴中的通道,但并一定必须设置于所述出雾嘴的中央位置;所述中心出雾通道连通所述雾化腔,为此,所述中心出雾通道主要用于输送雾化腔中的雾化汽体。
其中,所述辅助风道为设置于所述出雾嘴中的另一通道,并位于所述中心出雾通道侧边并直接连通所述鼓风机的出风通道,为此所述辅助风道主要用于输送空气气流。所述辅助风道的出气口与所述中心出雾通道的出雾口之间可以是左右排列、内外排列,也可以是环绕排列。
其中,所述第一风道,是向所述雾化腔提供加压空气的通道,从而能够让加压空气携带被雾化的颗粒离开所述雾化腔,加压空气与雾化颗粒混合后形成雾化汽,为此所述第一风道是鼓风机与所述雾化腔之间的过渡通道。所述第一风道一般直接与鼓风机的出口连通,或者就是鼓风机自带的出风通道即鼓风机包括第一风道及设置所述第一风道之中的鼓风风轮。
其中,所述第二风道,是向所述辅助风道提供加压空气的通道,为此所述第二风道是鼓风机与所述辅助风道之间的过渡通道;所述第二风道一般直接与鼓风机的出口连通,或者就是鼓风机自带的出风通道即鼓风机包括第二风道及设置所述第二风道之中的鼓风风轮;其次当鼓风机的出口直接连通所述辅助风道时,所述第二风道可以省略,或者说所述第二风道是鼓风机本身自带的出风通道。另外,所述第二风道与所述第一风道是两个不同的通道。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辅助风道的出气口连通到所述中心出雾通道,并且所述辅助风道的出气口朝向所述中心出雾通道的出雾口。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在所述中心出雾通道中还设置有补风通道,所述补风通道连通所述第二风道。
这样,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发明的有益的技术效果在于,在不改变所述中心出雾通道本身所具有的送汽、回收大颗粒水珠等功能的情况下,由所述辅助风道输送出的辅助空气气流能够夹带由所述中心出雾通道输送出的雾化汽,将雾化汽送到更高、更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南海科日超声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南海科日超声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4996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核磁共振测井仪探头
- 下一篇:斜井火烧油层连续管电点火管柱及点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