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配电装置、保护系统及矿用电力监控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48406.2 | 申请日: | 2014-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077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9 |
发明(设计)人: | 翟淑英;刘化州;朱乃鹏;王金泉;苏杰;黄素贞;刘文武;张红光;乔俊力;刘永强;温福源;黄宇;赵晴;许金磊;王玲;范慧;侯士亮;周建国;王安钦;张守峻;齐广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兖州东方机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7/26 | 分类号: | H02H7/26;H02J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王宝筠 |
地址: | 2735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配电装置 保护 系统 用电 监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矿供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配电装置、保护系统及矿用电力监控系统。
背景技术
在煤矿供电系统中,从地面变电所到井下中央变电所,以及各工作面采区变电所之间,大多采用纵向、多层级、短距离垂直供电模式。但是这种供电模式的线路距离短、截面积大,使得每段电缆阻抗小,短路电流大,且每级供电网络首末两端短路电流相差不大;而且,煤矿井下供电条件恶劣,环境潮湿,干扰较多,往往一处出现短路故障,多级开关同时越级跳闸,进而引发井下大面积停电,严重影响矿井的安全生产。
为避免发生越级跳闸事故,国内在06年前后出现了基于通信网方式的纵联线路链式的过电流保护技术,纵联线路中各级线路配电开关的过电流保护,经过通信传输通道形成一个系统,形成一个有机的过电流保护链。过电流保护链中的各个配电开关应完成的基本功能是:检测本级线路的过电流状态;传送本级检测结果到上一级开关;接收下一级开关的检测结果;根据本级检测结果和下一级的检测结果决定本级开关是否跳闸。链式过电流保护中的各配电开关实时监控通信通道的通信情况,并能在出错时及时报警,避免通信出错时保护的误动和拒动。针对通信出错,采用了后备保护的方案,解决了当通信出错,后级开关对前级开关因闭锁作用而拒动的情况。
但是,这种方案在通信故障时,整个系统的保护因前后级闭锁的原因不动作,使得所述系统失去保护,需要采用后备保护的冗余措施,使跳闸切除故障的时间延长。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配电装置、保护系统及矿用电力监控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在解决越级跳闸问题时因通讯故障而导致前后级闭锁失去保护情况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现提出的方案如下:
一种配电装置,应用于矿用电力监控系统,连接于与后台相连的线路中,包括:
当所述线路中出现短路故障时,故障点上下两侧的配电装置中的保护器通过交互信息发现差流越限后,发出短路故障跳闸信号;同时由所述线路中所配基因图谱ID号优先级高的所述配电装置中的保护器向所述后台发送故障信息的保护器,所述保护器分配有代表每个所述配电装置优先级的基因图谱ID号;其中,越靠近供电网络末端的所述配电装置的优先级越高;
根据所述短路故障跳闸信号进行跳闸切除故障线路的开关,所述开关与所述保护器相连。
一种保护系统,应用于矿用电力监控系统,包括:
多个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装置;
接收所述故障信息的后台。
优选的,所述配电装置通过光电复合缆连接于所述线路中;其中,所述光电复合缆为:光纤嵌入电缆中,且通过所述电缆引入装置进入配电装置接线腔,再经压铸一体式光纤穿墙套管接入保护器光纤端口的光电复合缆。
优选的,所述配电装置内的保护器还为:间隔一定的时间发送测试数据至所述后台,当超过预设时间未能发送所述测试数据时,发送故障信息报告至所述后台的保护器;
所述后台还为:接收所述测试数据及故障信息报告的后台。
优选的,所述保护器与开关采用工业光纤以太网进行数据传输。
优选的,所述配电装置内的保护器还为:发送各种电量信息的保护器;
所述后台还为:接收所述各种电量信息,对所述配电装置进行监控、录波分析、谐波分析、电量分析,曲线分析,及事故分析的后台。
一种矿用电力监控系统,包括:
通过光纤相互连接的各变电所;
通过光纤及环网交换机相互连接的光纤以太网环;
与所述光纤以太网环相连的地面监控中心;
其中,所述各变电所中包括:权利要求2至6任意所述的一种保护系统;
所述各变电所分别包括:分别与各变电所的通讯总线相连的第一光纤转换器及第二光纤转换器;所述第一光纤转换器及第二光纤转换器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光纤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兖州东方机电有限公司,未经兖州东方机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4840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