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身高度传感器安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47082.0 | 申请日: | 2014-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272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23 |
发明(设计)人: | 宋永林;孟宏伟;高旭;高小静;于涛;张进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1/00 | 分类号: | B60R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黄灿;安利霞 |
地址: | 1013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身 高度 传感器 安装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领域,特别是指一种车身高度传感器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汽车已经成为人类社会中不可缺少的交通和运输工具。而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汽车保有量最大的国家,且每年仍在快速增加,汽车工业成为国家的支柱产业。其中前照灯灯光自动调节系统,现已在中高档车辆中逐渐普及。因此其产品功能及稳定性被越来越被市场所关注。
前照灯灯光自动调节系统当中,特别是车身高度传感器带支架总成的布置空间及与车架连接紧固方面需要保证其功能稳定性。因与车身高度传感器带支架总成连接的载重传递连杆结构装置为运动件,且为了节省安装车身高度传感器带支架总成的装配工序时间,不影响生产节拍,传感器支架的结构都需要很好的保证其安装或装配时,不必要的浪费现象。如图1所示,现有的安装结构容易与车架脱落,使得传感器无法正常工作。因此对传感器支架的结构设计有了更高的要求,对研发人员带来了新的挑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车身高度传感器安装结构,以解决传感器与车架安装易脱落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身高度传感器安装结构,用于连接传感器和车架,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一端设有卡爪并与所述车架卡接,所述支架另一端通过螺栓与所述传感器固定连接,所述传感器连接一连杆,所述连杆一端通过卡销安装于传感器一侧,所述连杆另一端固定连接控制臂,所述卡爪为凸台型挂钩,所述卡爪横向侧设有凸起。
其中,所述传感器通过两个螺栓固定在所述支架上。
其中,所述车架设有幺形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与所述卡爪相适配。
其中,所述控制臂固定设有一卡接板,所述卡接板设有与所述连杆适配的卡孔。
其中,所述连杆的中间部位可旋转。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上述方案中,结构简单便于实现制造,使得传感器与车架和控制臂同时连接且不脱落,方便车间工人操作,节省装配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安装环境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安装工序。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连杆;
2:传感器;
3:支架;
4:卡爪;
5:车架;
6:控制臂;
7:中间部位;
a:初始状态;
b:最终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针对现有的传感器与车架安装易脱落的问题,提供一种车身高度传感器安装结构,用于连接传感器2和车架5,包括支架3,所述支架3一端设有卡爪4并与所述车架5卡接,所述支架3另一端通过螺栓与所述传感器2固定连接,所述传感器2连接一连杆1,所述连杆1一端通过卡销安装于传感器2一侧,所述连杆1另一端固定连接控制臂6,所述卡爪4为凸台型挂钩,所述卡爪4横向侧设有凸起。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3一端设有卡爪4并与所述车架5的幺形定位孔相适配,所述卡爪4为凸台型挂钩且横向侧设有凸起,卡爪4安装进定位孔,并通过凸起使支架3与车架5卡接。
其中,所述支架3另一端通过两个六角螺栓连接固定所述传感器2,所述传感器2根据车身高度变化采集的角度变化,换算成电压信号,输出给控制器,控制器在发送指令实现灯束随载荷变化实时变化。
进一步的,所述传感器2通过卡销与所述连杆1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杆1的中间部位7可旋转,提高了传感器2适应车体高度范围,所述连杆1另一端卡接在所述控制臂6的卡接板的卡孔处,实现传感器2与所述控制臂6的连接。
如图4所示,所述安装结构的安装工序和工作模式:
将传感器2通过两个六角螺栓固定在所述支架3上,通过卡销将连杆1卡固在传感器2上;再将支架3垂直插入车架5的幺形定位孔内,根据重力作用下完成旋转运动和垂直落下直线运动,实现传感器2与车架5的连接;最后将连杆1另一端卡接在控制臂6的卡接板的卡孔处,实现传感器2与控制臂6的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4708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车内头枕支柱处的定位装置
- 下一篇:一种氧气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