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灯具表面设定与自动调控的LED灯具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43537.1 | 申请日: | 2014-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754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13 |
发明(设计)人: | 张希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希 |
主分类号: | H05B37/02 | 分类号: | H05B3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吉海莲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灯具 表面 设定 自动 调控 led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灯具表面设定与自动调控的LED灯具,尤指一种应用于不同环境可以自动感知调控发光二极管照度的灯具。
背景技术
发光二极管灯已取代传统灯具,并成为主流趋势,其低消耗高亮度的特性,为环保节能最佳的选择,故已成为全球各国政府能源发展既定短中期目标,并广受消费者采用。
传统灯具照明控制早已广泛用于日常生活上,例如:人体感应控制,能避免无人时的照明浪费;或光源感应控制,能节省高环境照度下的多余照明。但在发光二极管照明的推广过程中,为进一步节约更多的照明能源,遂促成发光二极管照明控制蓬勃发展;然而发光二极管照明控制的推广速度并不尽理想,尤以应用于既有建筑为甚。主要原因是传统发光二极管灯具的控制设备单价成本过高,控制系统安装复杂,须请专业人员架设,导致须耗费额外的人力成本。
由于目前既有建筑数量远远超过新建筑数量,因此,照明能源的节约主要目标应着重于既有建筑。发光二极管照明控制应用于既有建筑时,常因内部管线复杂,早期建筑线路因技术问题的规划不良,在安装时常遇到不可预期的障碍,导致照明控制系统设计与实际施工产生落差,因此发光二极管照明控制系统推广困难;其次,早期建筑因建筑技术关系,电线管路配置设计须配合梁柱结构,由于管路过于简化,导致设于墙壁内的管路不能符合发光二极管灯具的控制设备需求,故须重新布线,产生额外费用,因而大幅降低消费者更换意愿。
再者,照明设备的使用寿命、稳定度、安全性也是使用者考虑的因素之一,当照明控制设备的使用寿命、稳定性、安全性越高时,其成本就相对越高,故无法为一般业者及消费者所接受。同样地,传统发光二极管照明控制在实施上,仍有以下问题点:
传统发光二极管照明控制皆由一组主控设备,以有线或无线通信,通过副控设备、调光设备及感知设备,以驱动发光二极管灯具。当其中一种设备失控时,将造成使用场所全部照明无法正常运行,导致不便。
传统发光二极管照明控制系统有两种方式,为有线照明控制与无线照明控制两种;前者设备通讯较稳定,后者施工成本较低。有线照明控制,需新增通讯线路,且如需控制每一灯具,则每一灯具皆需加装控制器,而操作只能在固定位置,导致安装及使用上的不便;至于使用无线照明控制系统,因操作组件先天特性,会因讯号干扰及数据传输量限制,导致灯具因障碍物而无法控制或是通讯质量不佳而失控。
传统发光二极管照明控制的调光机制,是利用独立调光控制器或是建于直流电源供应器内的调光电路来改变光源亮度,该调光控制器因电路特性能承受的电流量有限,故须加装对应的限电流保护装置,因此不同瓦特数的灯具需要有相对应的调光控制器;而直流电源供应器因将电流源直接转换直流电,其直流电对发光二极管而言会造成过大,需另外架设相对应的限电流保护装置来降低电流值;因此制造商须供应不同规格的限电流保护装置,导致有库存的压力。
传统发光二极管灯具的限电流保护有赖于其直流电源供应器与调光控制器,其需精密的计算,如配置不当,会造成发光二极管灯具电流过载,而导致损毁。
传统发光二极管照明控制的调光机制大部分都以脉冲宽度调变控制方式,在固定周期内,切断通过发光二极管的电流,而达到发光二极管的调整亮度效果;但灯具承受电流负载超量过久,易产生热电阻,导致调光控制器发热损毁,造成线路着火,产生安全上的问题。
传统发光二极管照明控制系统,主要设备至少包含主控设备、副控设备、感知器、及控制面板;该控制设备越多,控制线路就越庞大,程序设定程序越繁复,因而提高系统故障风险,及系统维护与维修困难度。
发光二极管灯具取代传统灯具是未来趋势,然而传统发光二极管照明控制的稳定性与安全,与既有建筑的施工条件,导致设备成本及安装费用过高,而且费工时;因此,如何提升发光二极管照明控制的稳定性与安全性、降低既有建筑的施工困难度、增加使用发光二极管照明的意愿、同时降低设备安装成本及维护与维修方便、降低制造商的库存压力等,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要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能自动感测环境变化,会依照使用者自定的需求,立即自动调整光源亮度的LED灯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希,未经张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4353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天灸巴布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无糖型田基黄颗粒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