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钢筋混凝土墙体的防裂增强框架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38359.3 | 申请日: | 2014-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163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裴永辉;华秋娟;王少华;赵国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陆道工程设计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2/84 | 分类号: | E04B2/84 |
代理公司: | 上海新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13 | 代理人: | 龚敏 |
地址: | 200233 上海市徐汇***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筋混凝土 墙体 增强 框架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筋混凝土墙体的防裂增强框架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在进行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墙体或者是版面施工时,是将混凝土灌注于待施作的结构墙体或者是版面的上、下钢筋网之间,而让混凝土凝固且包覆于上、下钢筋网而形成所需要的结构墙体或者版面,但是,如此的施工方式,上、下钢筋网很容易因为混凝土灌注时的外力,而导致上、下钢筋网的错位或者变形,而导致凝固后的结构墙体或者版面外形变形的现象;另一方面,先阶段建筑物的开口、开窗等部位,皆容易产生应力破换的情形,而在建筑工法上,常见以剪力钢筋作为抵抗力的运用,更有使用竹节钢筋来改变其弯曲方向或是利用塔接形式来达到抵抗应力破换的方法。然而,应力产生的破坏面乃是因为二种材质互相抵消应力所产生的,所以,如何让主要受应力的材料能有效地分散外力且将外力传导,才是改善与避免破坏面产生的主要方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多向结构传导力与束制力,而且能够避免造成应力破坏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墙体或版面钢筋配置的防裂补强框架。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是:一种钢筋混凝土墙体的防裂增强框架结构,包含一个第一网框、一个第二网,及至少二个支撑组;所述第二网框与所述第一网框相间隔且平行设置;所述的支撑组分别彼此相间隔且互相反向设置,每一支撑组包括数个分别同一方向排列且倾斜地连接于该第一网框与该第二网框之间的斜撑杆。
本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该第一网框、该第二网框,及该等支撑组的设计,可以具有多向结构传导力及束制力,能够将外力平均分散至结构墙,以避免造成应力集中或者是当地震时而造成的剪力破坏而导致龟裂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钢筋混凝土墙体的防裂增强框架结构的一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侧视图;
图3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使用状态侧视图;
图4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使用示意图;
图5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使用示意图;
图6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使用示意图;
图7 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使用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钢筋混凝土墙体的防裂增强框架结构的一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9是该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一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一种钢筋混凝土墙体的防裂增强框架结构10的一较佳实施例,包含一第一网框2、一第二网框3,及至少二支撑组4。
该第一网框2包括数分别沿一第一方向L1间隔排列的第一横杆21,及数分别沿一垂直于该第一方向L1的第二方向L2间隔排列且连接于该等第一横杆21的第一竖杆22。
该第二网框3与该第一网框2相间隔平行设置,并包括数分别沿该第一方向L1间隔排列额第二横杆31,及数分别沿该第二方向L2间隔排列且连接于该等第二横杆31的第二竖杆32.
该等支撑组4分彼此相间隔且相向设置,每一支撑组4包括数分别沿该第一方向L1排列且倾斜地连接于该第一网框2与该第二网框3之间的斜撑杆41。
每一斜撑杆41具有分别相反设置的一第一端411与一第二端412,每一支撑组4的该等斜撑杆41的该等第一端411分别呈直线排列且焊固于该第一网框2的该第第一横杆21,每一支撑组4的该等些撑杆41的该等第二端412分别呈直线排列且焊固于该第二网框3的该等第二横杆31。其中,在本第一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一网框2、该第二网框3、及该等支撑组4分别为金属材料造成而成。
如图3所示,为将本实用新型钢筋混凝土墙体的防裂增强框架结构10安装于一上钢筋网100与一下钢筋网200之间的使用状态侧视图,其乃是利用数个固定铁丝300分别将上钢筋网100与该第一网框2固定,并且将下钢筋网200与该第二网框3固定,让防裂补强框架10位于该上钢筋网100与该下钢筋网200之间,以利进行后续的混凝灌注施工作业。
如图4为本实用新型钢筋混凝土墙体的防裂增强框架结构10运用于版面的钢筋配置的使用示意图,其乃是将数个防裂补强框架10分别平均地摆置于一上钢筋网100与一下钢筋网200之间,藉此,一维持该上、下钢筋网100、200之间的等距离,能够有效地提升版面的平整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陆道工程设计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陆道工程设计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3835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蛋鸡饲料复合酶制剂及其生产方法和应用
- 下一篇:一种茶籽的烘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