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轨道减振降噪板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32746.6 | 申请日: | 2014-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211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发明(设计)人: | 李洪;尹学军;孙海富;孔祥斐;郭郦;王乾安;王会永;徐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青岛科而泰环境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B19/00 | 分类号: | E01B19/00 |
代理公司: | 天津才智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8 | 代理人: | 杨宝兰 |
地址: | 30014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轨道 减振降噪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轨道交通的振动及噪声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设置于钢轨非工作表面、用于减轻轨道车辆运行过程中钢轨受迫产生的振动及噪声的减振降噪板材。
背景技术
在轨道交通领域,对钢轨采用自由阻尼或约束阻尼处理,即在钢轨非工作表面直接敷设阻尼材料或者粘接约束阻尼板,是当前控制钢轨振动和噪声的主要方法。
但是,目前国内的轨道工程中一直没有广泛应用自由阻尼或约束阻尼处理方来控制钢轨的振动和噪声,主要是因为:1)在钢轨表面直接设置自由阻尼的方法,减振降噪的效果有限,性价比不高,应用价值较低;2)现有约束阻尼板包括二类技术方案,一类如申请号为03112572.7的专利中记载,采用平面约束板材夹持阻尼材料层的结构,即所述“三明治”结构,由于钢轨的非工作表面有限,这种平面形式的三明治结构中阻尼材料层的有效工作面积最多只能与钢轨非工作面积大致对等,因此减振降噪的效果有限,性价比同样不高,难以大范围推广;另一类技术方案如申请号为201120437190.5的专利记载,采用复杂的空间交叉结构,扩大阻尼材料层的有效工作面积,可以提高产品的减振降噪性能,但是此类产品由于采用的连接体和约束体的结构较复杂,制造成本高,因此最终产品的价格也较高,另外在实际应用中发现,此类产品对于低频振动的控制能力不尽人意,综上,由于经济性和性能上的缺陷,此类技术也未能得以大范围推广应用。
市场迫切要求提供一种减振降噪性能更加优越,同时经济性也更好的约束阻尼产品,以满足当前轨道交通振动与噪声控制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减振降噪性能和经济性均十分优秀的轨道减振降噪板。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轨道减振降噪板包括连接板、阻尼层和约束层,阻尼层设置在连接板与约束层之间,连接板的形状仿钢轨非工作表面形状设置,约束层由混凝土材料构成。
所述约束层的混凝土材料包括重混凝土、普通混凝土或轻混凝土;所述约束层由重混凝土、普通混凝土或轻混凝土中的至少两种不同类型的混凝土共同构成。
在两个约束层之间设置有附加阻尼层。
所述连接板上至少设置有一个凸棱。
所述连接板由带有永久磁性的材料制成。
所述连接板上设置卡扣结构。
所述约束层外表面设置防护层。
所述约束层外表面设置凸凹结构。
所述凸凹结构由约束层表面嵌设的多孔陶粒构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选用混凝土材料构成约束层,其加工难度低,生产成本低廉,使用寿命长。而且,由于混凝土材料质量较大,可以有效增加轨道结构自身的重量,因此除了具备现有钢轨约束阻尼结构的各种功能外,其对低频振动的控制效果也显著提高。此外,混凝土材料构成的约束层与阻尼层之间还可以产生TMD效应,通过参数优化,可以实现对某些敏感振动频率的针对性治理。另外,由于目前功能性混凝土材料很多,例如利用加气混凝土可以实现很好的降噪效果,因此,本实用新型轨道减振降噪板不仅可以大幅降低钢轨本身的振动和噪声辐射,还可以实现吸收降低外部噪声的功能,例如可以吸收车轮振动辐射的噪声和机车动力噪声等,起到吸声板的作用。该降噪板结构简单,功能多,性能好,成本低,使用寿命长,性价比十分优越,其工艺简单,操作方便,适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市场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轨道减振降噪板的结构示意图及应用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轨道减振降噪板的结构示意图及应用示意图之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轨道减振降噪板的结构示意图及应用示意图之三;
图4为本实用新型轨道减振降噪板的结构示意图及应用示意图之四;
图5为本实用新型轨道减振降噪板的结构示意图及应用示意图之五;
图6为本实用新型轨道减振降噪板的结构示意图及应用示意图之六;
图7为本实用新型轨道减振降噪板的结构示意图及应用示意图之七;
图8为本实用新型轨道减振降噪板的结构示意图及应用示意图之八;
图9为本实用新型轨道减振降噪板的结构示意图及应用示意图之九;
图10为本实用新型轨道减振降噪板的结构示意图及应用示意图之十;
图11为本实用新型轨道减振降噪板的结构示意图及应用示意图之十一;
图12为本实用新型轨道减振降噪板的结构示意图及应用示意图之十二;
图13为本实用新型轨道减振降噪板的结构示意图及应用示意图之十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青岛科而泰环境控制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青岛科而泰环境控制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3274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全自动液体通路转换装置及咖啡机
- 下一篇:无气味散发干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