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个人饮水管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18123.3 | 申请日: | 2014-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736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25 |
发明(设计)人: | 胡冀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8B21/24 | 分类号: | G08B21/24 |
代理公司: | 杭州赛科专利代理事务所 33230 | 代理人: | 占国霞 |
地址: | 310018***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个人 饮水 管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应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个人饮水管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技的进步,人们越来越关注个人饮食生活的健康。饮水有利于身体健康的观点已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但人们往往都不知道如何科学饮水。从科学的饮水概念来讲,一个人每天的饮水量,应视气候、温度、身体状况和工作条件而定。
一般来说,一个人每天要从体内排出约2.5公斤的水,绝大部分需要通过喝水和食物来补充,因此每天要喝2000毫升以上的水才能保持水分的平衡,同时要养成科学饮水习惯。一是要主动喝水。不要认为口渴了才需喝水。其实口渴时人体已经缺水。二是喝水不要暴饮。暴饮会加重心、肺、胃肠的负担,引发消化不良、胃下垂,甚至心、肺衰竭。三是也不要饮水过量。不要以为饮水好处多就来个多多益善。饮水过多,会增加有关器官负担,可能引起不良后果。但所谓饮水不可过量,这只是指一般情况而言,并非不能多量,有时如人体发热、腹泻、呕吐、多尿或昏迷以及炎热出汗时,都会失去大量水分,这就要补充水量;早晨人的血液凝固度比晚上大20倍,早晨锻炼者应多喝水,这样能把血液中可能产生的活化因子加以稀释,并经血液的冲刷作用又可把局部的凝血物冲散。同时也能补充运动和夜晚丢失的水分。四是老人小孩和病人与正常人的饮水要求又不同,要区别对待。
因此,实有必要进行研究,以提供一种方案,具有定时提醒饮水、日饮水量统计、饮水量不足提醒等功能,规范人们养成科学饮水习惯。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个人饮水管理装置,具有定时提醒饮水、日饮水量统计、饮水量不足提醒等功能,为个人饮水提供监督和管理。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个人饮水管理装置,包括称重模块、时钟模块、输入模块、存储模块、控制模块、语音模块、电源模块和显示模块,其中,
所述称重模块用于称重放置于其上的水杯的重量值;
所述时钟模块用于实时时钟同步以及定时;
所述输入模块用于设置参数,所述参数至少包括饮水提醒时刻和饮水间隔时间;
所述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数据,所述数据至少包括所设置的参数、饮水时间、单次饮水量及饮水总量;
所述语音模块用于发出语音提示信息提醒饮水;
所述电源模块用于系统供电;
所述显示模块用于显示信息;
所述控制模块与称重模块、时钟模块、输入模块、存储模块、语音模块、电源模块和显示模块相连接,接收称重模块、时钟模块和输入模块的信息,进行信息处理并将处理后的信息发送给存储模块、语音模块和显示模块;
当所设置的饮水提醒时刻来临或者时钟模块的定时时间大于所设置的饮水间隔时间,所述控制模块发送信息控制语音模块发出语音提示信息。
优选地,所述称重模块检测的重量值发生变化时,所述控制模块发送信息控制存储模块存储数据。
优选地,还包括蓝牙模块,所述蓝牙模块用于与移动终端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定时提醒饮水及监督;(2)准确统计用户一天确切的饮水量;(3)辅助个人达到合理饮水,保持健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个人饮水管理装置的原理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个人饮水管理装置的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相反,本实用新型涵盖任何由权利要求定义的在本实用新型的精髓和范围上做的替代、修改、等效方法以及方案。进一步,为了使公众对本实用新型有更好的了解,在下文对本实用新型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实用新型。
经研究表明,当你感到口渴想要喝水的时候,体内其实已经处于失水状态,口渴本身其实是体内已经严重缺水的表现,这是造成“亚健康”状态的致命习惯之一。同时,越不注意喝水,喝水的欲望就会越低,人就会变得越来越缺水。因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能够及时提醒用户喝水的个人饮水管理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1812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平板集热器的推送车
- 下一篇:电力安全等级识别腕带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