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筒式油气分离减震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14429.1 | 申请日: | 2014-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306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23 |
发明(设计)人: | 杨怀友;李宏;田鹤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德鹏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9/08 | 分类号: | F16F9/08;F16F9/4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4200 浙江省嘉兴市平湖市平湖***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筒 油气分离 减震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生产领域中的一种减震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双筒式油气分离减震器。
背景技术
汽车减震器是缓冲汽车受到路面、障碍物造成的颠簸带给车身的冲击,它不仅可以保护车内人员的安全舒适,还可以提高汽车的操控性。减震器如果失效或损坏,将直接影响到汽车的行驶平稳性和乘坐舒适性,同时也会影响汽车零部件的使用寿命。
由于较液压减震器来说,油气减震器具有灵敏度高,泄漏少,另外特性稳定,减震性能优良等特点,汽车悬架系统中或摩托车中经常采用双筒油气减震器。油气减震器具有工作油缸、浮动活塞、活塞阀系,其原理是,浮动活塞和活塞阀系安装在工作油缸内,浮动活塞把工作油缸内腔隔开,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为油室,下部为气室,活塞阀系安装在油室内,活塞阀系上同时设置了复原阀和压缩阀。
但现有双筒油气减震器存在如下缺陷:首先,采用双筒结构,所以对工作缸内表面质量的要求很高;其次,双筒减震器中复原与压缩补偿异常会造成的各种故障;最后,双筒油气减震器中普遍使用的浮动活塞实现油气分离,浮动活塞的密封环由于磨损后,会造成产品失效,产品寿命短,需要经常更换密封环才能保证减震器的正常使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双筒油气减震器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筒式油气分离减震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双筒式油气分离减震器,包括外缸和套接在外缸内部的工作缸,工作缸的顶端通过导向器和油封与外缸的顶端相连,外缸的末端与工作缸的底座相连,工作缸内设置一个安装有复原阀和压缩阀的活塞阀,与工作缸内壁紧密相连的活塞阀将工作缸分为上腔和下腔,上腔和下腔内填充有减震油,活塞阀与连杆的一端相连,连杆的另一端穿过导向器和油封至外缸外部,外缸和工作缸之间设有内部填充高压气体的高压腔,下腔内设置有一个连接在底座上的伸缩装置,伸缩装置的腔体与高压腔的腔体连通;
所述伸缩装置为伸缩囊或气囊;
所述高压腔分为内部填充高压气体的高压气体腔和内部填充有油液的散热腔,高压气体腔设置在高压腔的上部,散热腔设置在高压腔的下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结构更加简单;采用伸缩囊隔离油气,降低了对工作缸内表面质量的要求,可提高减震器的使用寿命,而且可利用伸缩囊的伸缩功能来适应减震器内部空间的改变;减震器高压腔充入的部分油液可以提高产品的散热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双筒式油气分离减震器,包括外缸3和套接在外缸3内部的工作缸4,工作缸4的顶端通过导向器2和油封1与外缸3的顶端相连,外缸3的末端与工作缸4的底座7相连,工作缸4内设置一个安装有复原阀和压缩阀的活塞阀5,与工作缸4内壁紧密相连的活塞阀5将工作缸4分为上腔10和下腔9,上腔10和下腔9内填充有减震油,活塞阀5与连杆11的一端相连,连杆11的另一端穿过导向器2和油封1至外缸3外部,外缸3和工作缸4之间设有内部填充高压气体的高压腔,下腔9内设置有一个连接在底座7上的伸缩装置6,伸缩装置6的腔体与高压腔的腔体连通;所述伸缩装置6为伸缩囊或气囊;所述高压腔分为内部填充高压气体的高压气体腔12和内部填充有油液的散热腔8,高压气体腔12设置在高压腔的上部,散热腔8设置在高压腔的下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减震器的连杆带动活塞上下运动时,减震液(油)会通过设置在活塞阀上的压缩阀、复原阀,并在阀系预先设计的阻尼作用下输出需要的压缩与复原阻尼力,从而实现对震动衰减目的。
当活塞下行时,由于连杆的进入减震器,下腔的容积减小,此时伸缩囊会被压缩,为连杆的下行提供容积上的保证;当连杆上行时,由于连杆的移出,减震器的上腔容积变小,此时伸缩囊会在高压腔内的高压气体的作用下伸展开来,使减震器上下腔容积的改变在结构上得到了的保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结构更加简单;采用伸缩囊隔离油气,降低了对工作缸内表面质量的要求,可提高减震器的使用寿命,而且可利用伸缩囊的伸缩功能来适应减震器内部空间的改变;减震器高压腔充入的部分油液可以提高产品的散热功能。
本领域内普通的技术人员简单替换和更换都是本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德鹏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德鹏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1442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