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OFDM系统中的适应性信道预测和干扰减轻有效
申请号: | 201410857911.6 | 申请日: | 2014-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3501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2 |
发明(设计)人: | B·阿兰贝波拉;P·K·舒克拉;T·赫瓦维塔纳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特尔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7/26 | 分类号: | H04L27/26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刘瑜;王英 |
地址: | 美国加***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ofdm 系统 中的 适应性 信道 预测 干扰 减轻 | ||
一个实施例提供了装置。所述装置包括:优化模块,其被配置为至少部分地基于可允许的微反射干扰水平和实际的微反射干扰水平的比较来确定保护间隔剩余部分;和加窗模块,其被配置为使用所述保护间隔剩余部分来对OFDM(正交频分复用)符号进行加窗。所述装置可以进一步包括:信道估计器模块,其被配置为至少部分地基于探测符号来确定预测的信道频率响应;以及预均衡器模块,其被配置为至少部分地基于所预测的信道频率响应来对所述OFDM符号进行预均衡。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OFDM(正交频分复用)系统,并且,更具体的,涉及OFDM系统中的适应性信道预测和/或干扰减轻。
背景技术
在一些通信系统中,接收机(和/或发射机)可以经由共享的通信网络耦合到多个发送(和/或接收)设备上。所述通信网络可以通过使用例如OFDMA(正交频分多址)、OFDM(正交频分复用)的多用户的变形来进行共享。在OFDM中,可能被编码过的数字数据被调制到多个正交子载波频率(“子载波”)。调制方案可以包括例如QAM(正交振幅调制)和/或PSK(相移键控)。子载波可以进一步包括所谓的“导频”,所述导频是利用然后可以被用于确定信道特性的已知数据来进行调制的子载波。
在OFDMA中,多个客户端设备中的每一个客户端设备可以使用(例如,可以被分配)所述子载波中的子集。客户端设备(发送或接收)然后可以被配置为将用户数据调制到所述子载波的子集并且将调制过的子载波(和导频)变换到时域(使用例如快速傅里叶逆变换)以生成OFDM符号。所述OFDM符号然后可以从数字的转换成模拟的、调制到RF载波上(例如)以生成模拟信号并且沿信道发送到接收设备。接收设备可以被配置为对模拟信号进行解调并且将所解调的模拟信号数字化(经由例如模数转换器)以恢复OFDM符号。所述OFDM符号然后可以被进一步处理以恢复所述用户数据。
由于可以随时间变化的信道特性,所以模拟信号在其沿信道行进期间可以被改变。信道特性可以包括信道频率响应和/或信道冲激响应。在多用户系统中,信道特性可以跨信道进行变化,这是因为将第一客户端设备耦合到头端的第一通信信道可能与将第二客户端设备耦合到所述头端的第二通信信道不同。
例如,在宽带电缆系统中,电缆调制解调器终端系统(“头端”)被配置为在混合光纤同轴电缆网络上提供对多个电缆调制解调器的电视、语音和网络接入。将相应的电缆调制解调器耦合到所述头端的每一个信道的配置在信道间可以有所不同。从而,信道特性可以跨信道各不相同。可以使用周期性探测符号来对信道特性进行估计。每一个信道特性估计可以被应用于承载数据的OFDM符号直到接收下一个探测符号并且更新所述信道特性估计。可以相对较远地发送探测符号,例如,在范围从大约一秒到三十秒之间的间隔。因此,若干个承载数据的OFDM符号可以在探测符号之间进行发送(并且接收)。
假设信道特性为静态的,即,在探测符号之间保持不变。然而,信道特性实际上可以在探测符号之间的时间间隔变化。此外,小的时间偏移可以作为信道频率响应中的变化而出现。因此,信道特性在探测符号之间是固定的这一假设可以导致性能损失,因为可能使用了不再精确的信道估计在数据OFDM符号上执行均衡。
通常,在接收设备中连续接收的OFDM符号由保护间隔进行分隔(在时间上)。保护间隔被配置为适应来自例如信道中的不连续的回声或微反射。保护间隔可以包括用于辅助执行在从OFDM符号的数据恢复中使用的离散傅里叶变换(例如,快速傅里叶变换(FFT))的循环前缀。此外,通信信道对于带内干扰可能是敏感的。典型地,带内干扰与OFDM子载波不是正交的,从而当执行FFT时,由于与FFT相关联的加窗操作,所以窄带干扰可以经历频谱的加宽。换句话说,窗口长度通常不是干扰频率时间段的整数倍。因此,由于加窗,具有几MHz(兆赫兹)带宽的外部干扰可以由此分散到几十个MHz,从而影响一些子载波及其相关联的数据。
附图说明
要求保护的主题的特征和优势将根据符合实施例的以下的详细说明而变得显而易见,所述描述应当参考附图进行考虑,其中:
图1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各个实施例的网络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特尔公司,未经英特尔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5791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