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生物传感器的表面等离子芯片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855132.2 | 申请日: | 2014-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6884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2 |
发明(设计)人: | 王艳红;武京治;赵宇;王高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55 | 分类号: | G01N21/5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30051***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阵列 表面等离子 生物传感器 像素 玻璃基 金膜层 沉积 电子束 芯片 金属纳米线阵列 汽化 二氧化硅薄膜 抗反射薄膜层 光刻胶薄膜 金属纳米线 抗反射薄膜 分立单元 光热效应 金属膜层 纳米结构 纳米粒子 纳米量级 线阵结构 像素组成 芯片制备 分子层 热传导 操控 分立 金膜 膜层 三层 制备 探测 制作 | ||
1.一种用于生物传感器的表面等离子芯片,其特征在于:由玻璃基底的金属膜层上制作的至少一个微阵列像素组成,所述的微阵列像素上面可附着被测的单层或双层蛋白质膜层,每个微阵列像素由周期的金属纳米线阵列组成,每个微阵列像素的在X方向和Y方向均为分立单元,相邻的微阵列像素单元间无金属膜间隔,结合金属纳米线阵列结构的光学作用力和热作用力,使得光热效应产生的热量不因金属的热传导被扩散,而是按一定温度梯度分布在金属纳米线周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生物传感器的表面等离子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表面等离子芯片的微阵列像素在X方向为一维像素阵列,Y方向为多个此一维像素阵列的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生物传感器的表面等离子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表面等离子芯片周期阵列衍射图样采用SP(-1,0)表面等离子模式,CCD图像传感器记录的表面等离子模式即为SP(-1,0)模式的衍射图案。
4.一种用于生物传感器的表面等离子芯片的制备方法,通过以下LIL方法实现:
首先,在玻璃基底上沉积三层介质,分别为抗反射薄膜、二氧化硅薄膜和光刻胶薄膜;
其次,在这些膜层上面利用电子束汽化方法沉积一层金膜层;
最后,将多余的金膜层从抗反射薄膜层除去,留下具有周期的金膜线阵结构,即微阵列像素组成,在微阵列像素上面可附着被测的单层或双层蛋白质膜层,每个微阵列像素由 金属纳米线阵列组成,每个微阵列像素的在X方向和Y方向均为分立单元,相邻的微阵列像素单元间有的无金属膜间隔,结合金属纳米线阵列结构的光学作用力和热作用力,使得光热效应产生的热量不因金属的热传导被扩散,而是按一定温度梯度分布在金属纳米线周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北大学,未经中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5513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