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提高晶体振荡器温度精度的方法、振荡器及其封装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849501.7 | 申请日: | 2014-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7922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2 |
发明(设计)人: | 刘朝胜;王巍巍;刘搏;周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大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H9/02 | 分类号: | H03H9/02;H03H9/10;H03L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张海英;范坤坤 |
地址: | 523808 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科技***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晶体振荡器 温度传感器 控温模块 导热性能 填充材料 填充 封装 加热模块 温度稳定 受热 补偿量 振荡器 基板 温控 输出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提高晶体振荡器温度精度的方法,在基板上至少离散布置有晶体、控温模块以及温度传感器,使用具有良好导热性能的填充材料对所述晶体、所述控温模块以及所述温度传感器之间的间隙进行填充,使所述控温模块与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温度趋于一致;另外还公开了一种晶体振荡器,及该晶体振荡器的封装方法;将晶体、温度传感器、加热模块以及控温模块在同一平面离散设置,有利于降低晶体振荡器产品的厚度,各模块之间通过具有良好导热性能的填充材料进行填充能使各模块受热更均匀,温度趋于一致,提高了温控精度,使得补偿量输出更精确,提高了晶体振荡器的频率温度稳定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晶体振荡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提高晶体振荡器温度精度的方法、振荡器及其封装方法。
背景技术
晶体振荡器是一种高精度和高稳定度的振荡器,被广泛应用于彩电、计算机、遥控器等各类振荡电路中,在通信系统中用于频率发生器、为数据处理设备产生时钟信号和为特定系统提供基准信号。
温度补偿型晶体振荡器作为一种性能非常优越的时钟源,深受高端电子产品的欢迎,其最大的优点是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保持输出频率的稳定,这样就可以保证电子产品不受工作环境温度的限制了。
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一种晶体振荡器的结构,这种结构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部分,温度传感器15,微处理器16,时钟芯片17,石英晶体18。温度传感器感受环境温度,将信号反馈到微处理器16,时钟芯片17和石英晶体18结合产生时钟信号,微处理器控制时钟芯片17对时钟信号进行调整。当环境温度变化时,石英晶体18的特性会变化,这必然导致输出的时钟信号偏移,而此时温度传感器15将环境温度传给微处理器16,微处理器16进行处理输出控制信号给时钟芯片17,时钟芯片17再根据微处理器16输入的信号对时钟信号的偏移进行调整,这样时钟信号就会稳定不变。
然而此种方法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它应用起来比较复杂,分立器件比较多,费用较高,其次就是占用PCB的面积比较大,最后就是温度感应的不一致性,由于是分立器件,必然导致石英晶体17所感受的温度和温度传感器15所感受的温度的差异,这一差异必然导致对偏移量所做修调的不准确性,输出的频率将不能达到高精度的要求。
中国专利文献CN 202818244 U公开一种高精度温度补偿型晶体振荡器封装结构,如图2所示,包括石英晶体30和控制所述石英晶体30振荡的集成电路芯片33,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结构还包括基底31,所述石英晶体30、集成电路芯片33和基底31集成在同一腔体34内,所述石英晶体30紧贴在所述基底31的上方,所述集成电路芯片33紧贴在所述基底31的下方,三者形成立体夹心结构,对外界温度的变化感应相同。
该技术方案虽然解决了温度感应一致性的问题,但是其对各模块的设置位置具有较高的要求,不利于产品通用化,同时增加了晶体振荡器的厚度,会影响应用其的产品的薄型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晶体振荡器温度精度的方法,该方法能够保证振荡器中各模块受热均匀,温度趋于一致,提高温控精度。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晶体振荡器,其内部模块具有高度的的结构稳定性以及温度一致性,频率温度稳定度更高。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晶体振荡器的封装方法,该方法封装的晶体振荡器具有高度的温度一致性。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提供一种提高晶体振荡器温度精度的方法,在基板上至少离散布置有晶体、控温模块以及温度传感器,使用具有良好导热性能的填充材料对所述晶体、所述控温模块以及所述温度传感器之间的间隙进行填充,使所述控温模块与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温度趋于一致。
作为提高晶体振荡器温度精度的方法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晶体振荡器还包括加热模块,所述加热模块与所述晶体、所述控温模块以及所述温度传感器之间填充具有良好导热性能的填充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大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大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4950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