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缝内螺纹传热铜管有效
申请号: | 201410839094.1 | 申请日: | 2014-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54888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1-30 |
发明(设计)人: | 刘晋龙;罗奇梁;梁子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耐乐铜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F1/40 | 分类号: | F28F1/40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23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缝 螺纹 传热 铜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传热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缝内螺纹传热铜管。
背景技术
空调中内的冷凝器和蒸发器都是通过内螺纹铜管盘制而成,在传热管技术领域从光管升级到内螺纹铜管,是一大技术革新,极大的提高了空调制冷、制热的性能,目前的内螺纹铜管一般都是单一的螺旋槽或螺旋齿,也有许多文献或专利公开了不同截面形状的螺旋齿,例如有M形、Y形、梯形、半圆形齿,各种形状的齿形无非就是为了增加热传递表面积,但是对于内螺纹铜管而言,仅是改变齿的截面形状并没有从根本上增大热传递性能,而且有的齿形加工非常困难,有的齿形能增加介质流动阻力,会带来负面效果,甚至降低螺纹管本身的热传递性能。
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100365370C,授权公告日2008年1月30日,公开了一种内螺纹传热管,其内表面上有螺旋齿,螺旋齿的横截面为Y字形,相邻的两齿之间有一开口空腔,齿的两侧壁的高度相等或不相等,相邻两齿间空腔的最大宽度大于空腔的宽度,传热管适用房、间空调器,尤其适用于冷暧型房间空调器。其不足之处是Y形齿会增加冷媒在铜管内的流通阻力,不利于铜管内外热传递,冷媒在铜管内流动较均匀,扰流强度小,在铜管内壁处与铜管中心部位的冷媒之间热交换较慢,铜管内壁处冷媒与外界热交换后与铜管中心处的冷媒形成热量差,由于扰流强度小,铜管内壁处冷媒与铜管中心部位冷媒之间热量传递缓慢,从而导致铜管内部冷媒与外界热热交换性能下降,降低传热管的热交换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传热铜管的内螺纹导致冷媒流动阻力增大,传热管内不同部位冷媒热交换速率低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能有效减小冷媒流通阻力,加强铜管本体内部扰流、紊流作用,提高铜管本体内外热交换速率的无缝内螺纹传热铜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无缝内螺纹传热铜管,包括铜管本体,所述的铜管本体内壁设有三组呈螺旋分布的齿肋,分别为齿肋A、齿肋B、齿肋C,齿肋A、齿肋B、齿肋C的截面呈三角形,铜管本体任一截面上,齿肋A、齿肋B、齿肋C所在弧面各占120°圆心角,所述的齿肋A、齿肋B、齿肋C的齿顶角之比为1:1.5:2。冷媒蒸汽在铜管本体内流动时,齿肋一方面增加热传递表面积,同时齿肋对蒸汽具有引导作用,使得蒸汽沿着螺旋方向流动,由于铜管本体内分布三种齿顶角不同的齿肋,这样就导致在铜管本体任意截面处,齿肋A、齿肋B、齿肋C对应区域内的蒸汽受到的阻力不同,从而形成三股流速不同的冷媒蒸汽,由于三股蒸汽流的流速不同,三股冷媒蒸汽流相互追尾而加强冷媒周向的扰流作用,进而又增强铜管本体内壁与中间部位蒸汽的紊流作用,促使不同部位蒸汽之间快速实现热量均衡,提高铜管本体内不同部位冷媒之间热交换速率,保证铜管本体内壁处的冷媒快速、充分与外界进行热交换。
作为优选,所述的齿肋A、齿肋B、齿肋C与铜管本体轴线的夹角β为10°-45°。夹角β太大则导致蒸汽阻力大,夹角β太小则扰流效果不佳,10°-45°既能达到有效的扰流效果,又能保证蒸汽流的阻力适中。
作为优选,所述的齿肋A、齿肋B、齿肋C的齿顶高沿相同的周向分别从第一条到最后一条依次降低,齿肋A、齿肋B、齿肋C的最大齿顶高相同,齿肋A、齿肋B、齿肋C的最小齿顶高也相同。冷媒在铜管本体内流动时,在齿肋的作用下产生离心力,齿肋A、齿肋B、齿肋C的齿顶高依次降低,对应的齿顶的连线为三段与铜管本体不同心的圆弧,三段圆弧对冷媒具有的引导作用,冷媒沿着铜管本体内壁流动时,其位于任意角度所受到的阻力都不相同,整个铜管本体内会形成多股速度不同的蒸汽流,气流之间相互干涉形成扰流,极大的增强了铜管本体内部不同空间处冷媒蒸汽之间的热交换,从而保证铜管本体内的冷媒蒸汽能与外界进行最大限度的热交换。
作为优选,所述的铜管本体内壁还设有与齿肋A、齿肋B、齿肋C旋向相反的螺旋槽。螺旋槽一方面能有效降低冷媒的流通阻力,另一方面能降低铜管本体内边界层(气液混合态的冷媒,液态冷媒会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与铜管本体内壁贴合形成边界层)的厚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耐乐铜业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耐乐铜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3909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