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巷外施工优化巷道区域应力场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837427.7 | 申请日: | 2015-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000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9 |
发明(设计)人: | 张农;郑西贵;付世雄;岳炜;刘娜;师超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D9/00 | 分类号: | E21D9/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杨晓玲 |
地址: | 221116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施工 优化 巷道 区域 力场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巷外施工优化巷道区域应力场的方法,尤其适用于深井、高地应力巷道掘进前对巷道进行区域应力场优化,属于巷道支护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巷道的变形是煤矿生产中的必然现象,巷道因具体赋存条件的差异,会产生顶板下沉、两帮移近和底鼓等不同的变形现象,使得巷道断面不能满足通风、运输、行人、运料等生产活动的需求。尤其是煤矿开采进入深部开采以后,巷道转变为高应力巷道。深井高应力巷道表现出压力大、变形量大及变形速度快等特点,尤其是水平应力大、底鼓变形量大,巷道需要经常的翻修才能满足正常的生产需要。实践表明,深部开采的巷道翻修率可达40%-80%,有的甚至高达100%。深井、高应力巷道的有效支护问题给煤矿的正常生产带来巨大的困扰。针对以上的问题,国内外学者和煤矿工程技术人员提出了许多的卸压理论和方法,并进行了多次实践,包括支架加固、钻孔卸压、切槽等等。但是这些方法多是基于巷道内施工,滞后或平行于巷道掘进,与巷道掘进相矛盾,提高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增加了施工工序,仅在已掘进的巷道和掘进工作面前方几米的范围内可以实施,且效果局限,深井巷道变形仍然严重。当深井巷道的赋存条件不允许巷道内施工卸压方案,但是在掘进前就必须进行卸压时,上述方法即不具有可行性,所以对于该类巷道不能采用现有的方法进行卸压,亟需提出一种巷外施工、有效可行的卸压方法。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部分深井、高地应力巷道不具备本巷道内施工卸压方案的条件、而又必须在掘进前进行卸压的问题,提供一种在巷外施工的钻孔爆破优化巷道区域应力场方法。
技术方案:本发明的巷外施工优化巷道区域应力场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与预掘进巷道相连通的巷道内,施工应力解除钻孔,利用应力解除法实测地应力,得到主应力的大小和方向分布,计算并确定预掘进巷道掘巷以后,预掘巷道两帮最大主应力差位置与预掘巷帮的相对距离c;
(2)在预掘进巷道的底板层位中,预先掘进一卸压巷,并进行支护;
(3)从卸压巷顶板向预掘巷道两帮最大主应力差位置分别布置多列应力优化钻孔的孔位;
(4)按排逐一施工应力优化钻孔,并在每个应力优化钻孔的孔底装药区装药;
(5)对应力优化钻孔进行静力爆破,优化巷道区域应力场。
所述的卸压巷与预掘进巷道的水平距离a为0~30m,垂直距离b为5~40m。
所述的应力解除钻孔与预掘进巷道的垂直距离e为2~3倍的预掘进巷道跨度范围。
所述的多列应力优化钻孔相邻两列的间距f为0.6~2m,相邻两排的排距g为0.6~1.2m,应力优化钻孔的长度l、应力优化钻孔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α通过水平距离a、垂直距离b、相对距离c确定。
所述的装药区的装药长度d为1~3m。
有益效果:本发明在与预掘进巷道相连通的巷道内通过应力解除法侧地应力,得到预掘进巷道所处区域的围岩中主应力大小及方向,计算和分析得到出掘巷后巷道两帮中形成的最大主应力差位置。在预掘进巷道层位的下方合适的层位中,预先掘进一条与预掘进巷道平行的卸压巷,该卸压巷道的支护强度允许巷道发生大的变形甚至在钻孔卸压完成以后完全破坏,对预掘进巷道起到一定的卸压效果。从底板的卸压巷内分别向预掘进巷道的左右两帮最大主应力差位置处施工多列应力优化钻孔,对钻孔进行装药和静力爆破卸压。装药后可对应力优化钻孔采用多排分为一组,以组为单位顺序爆破的方式进行卸压。上一组应力优化钻孔爆破施工完成以后,循环进行钻孔、装药、爆破卸压,完成对预掘进巷道全长的巷道区域应力场超前优化,其方法简单,操作方便,实施效果好。主要优点有:
1.卸压巷的掘进不仅解决了巷内卸压方案施工困难的问题,而且卸压巷的变形对预掘进巷道也起到了卸压的作用;
2.多列钻孔的施工对预掘进巷道起到了一定的卸压效果;
3.对最大主应力差位置进行了爆破卸压,爆破卸压有目地性和针对性;
4.爆破时采用分组顺序爆破的方式进行卸压,卸压效果较好;
5.采用静力爆破的方式进行爆破卸压,不会对浅部的巷道围岩造成破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巷外施工优化巷道区域应力场的方法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巷外施工优化巷道区域应力场的方法中应力解除钻孔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巷外施工优化巷道区域应力场的方法中顶板应力优化钻孔的布置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未经中国矿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3742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