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辆预警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831737.8 | 申请日: | 2014-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750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9 |
发明(设计)人: | 韩希发;杨健;邓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交兴路车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G1/0962 | 分类号: | G08G1/0962;G07C5/08;G08B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信华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0 | 代理人: | 胡剑辉 |
地址: | 101111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辆 预警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报警的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车辆预警方法,用于预先设置车辆的警戒限制,当超过该警戒限制时触发车辆的报警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越来越多地采用汽车作为交通工具,道路上的汽车增长迅猛,交通事故也随之快速增长。
目前,市场上出现了一些车辆预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车辆超过固定的速度值预警。
2.根据所在道路的限速值和车辆当前速度计算是否需要预警。
3.车辆安装的终端根据车辆的行驶时间判断是否疲劳驾驶。
但是,这些车辆预警方法相对比较单一,触发报警的规则比较呆板,误报或漏报的比率较高,过多的误报将导致驾驶员对报警信息麻木,漏报则增加了事故风险。因此,提高预警的准确率对于降低车辆行驶风险有很大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车辆预警方法,其能够针对车辆的具体的特征信息为其定制化最合适的预警规则,预警的准确率高,大大降低车辆行驶过程中的风险。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种车辆预警方法,该方法在安装到车辆上的车机终端和后台的处理系统执行,并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关系到行驶安全的因素抽象出需要关注的指标,并为每个指标设置相应的权重值;
(2)对车辆数据进行采集,车辆数据包括静态数据、车辆行驶动态数据、空间数据、驾驶员信息;
(3)收到步骤(2)采集的车辆数据后,根据每个指标的权重值和对应的车辆数据计算出每个指标的风险系数,最后累加所有指标的风险系数,得出总风险系数;
(4)判断总风险系数是否达到指定范围,如果是则执行步骤(5),否则执行步骤(2);
(5)向车机终端发送预警信息。
本发明采集车辆的静态数据、车辆行驶动态数据、空间数据、驾驶员信息,实时计算出车辆在下一个时间段内的风险系数,并根据风险系数所在的范围,向车机终端发送预警信息,所以能够针对车辆的具体的特征信息为其定制化最合适的预警规则,预警的准确率高,大大降低车辆行驶过程中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车辆预警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这种车辆预警方法,该方法在安装到车辆上的车机终端和后台的处理系统执行,并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关系到行驶安全的因素抽象出需要关注的指标,并为每个指标设置相应的权重值;
(2)对车辆数据进行采集,车辆数据包括静态数据、车辆行驶动态数据、空间数据、驾驶员信息;
(3)收到步骤(2)采集的车辆数据后,根据每个指标的权重值和对应的车辆数据计算出每个指标的风险系数,最后累加所有指标的风险系数,得出总风险系数;
(4)判断总风险系数是否达到指定范围,如果是则执行步骤(5),否则执行步骤(2);
(5)向车机终端发送预警信息。
本发明采集车辆的静态数据、车辆行驶动态数据、空间数据、驾驶员信息,实时计算出车辆在下一个时间段内的风险系数,并根据风险系数所在的范围,向车机终端发送预警信息,所以能够针对车辆的具体的特征信息为其定制化最合适的预警规则,预警的准确率高,大大降低车辆行驶过程中的风险。
另外,所述步骤(2)中静态数据包括车辆型号、车辆品牌、车辆尺寸、最高设计时速、自身重量、最大载重量、准牵引总质量、轮胎数量及规格、出厂年份及上路年份、行驶里程、重要部件维修历史((包括、制动器、发动机、变速箱、轮胎、半轴等))、历史事故信息。
另外,所述步骤(2)中车辆行驶动态数据包括行驶速度、总质量(自重+货物重量)、加速度变化情况(最近5分钟的速度波动系数)、胎压、水温、车辆连续行驶时长、是否存在疲劳驾驶、驾驶仓图像、声音信息。
另外,所述步骤(2)中空间数据包括能见度、湿度、温度、道路的限速值、所在道路车流量、所在道路的车道数量、当前经纬度3公里范围内的历史事故情况。
另外,所述步骤(2)中驾驶员信息包括生日、性别、驾龄、违章历史、历史事故、血型、视力及听力情况。
另外,所述步骤(2)采集时,静态数据通过车主在车机终端输入车辆型号代码(或手机拍照车辆行驶证)获取;车辆行驶动态数据通过车机终端采集;空间数据通过中国天气网接口以及交管局的相关接口获取;驾驶员信息通过车主输入来获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交兴路车联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交兴路车联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3173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移动互联网泛在教育系统
- 下一篇:一种缓解交通压力的十字路口行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