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SOC高速低功耗总线及转换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817064.0 | 申请日: | 2014-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867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3 |
发明(设计)人: | 高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锐迪科(重庆)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3/40 | 分类号: | G06F13/4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王学强 |
地址: | 400060 重庆市南岸***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soc 高速 功耗 总线 转换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SOC高速低功耗NOC总线,包括NOC写总线和NOC读总线,所述NOC写总线将写命令总线和写数据总线合并,使用写命令和写数据复用总线来传输命令与数据,并使用写命令有效信号、写命令握手信号、写数据有效信号、写数据握手信号四个信号来区分命令与数据;并提供一种AXI总线与NOC总线转换的方法;本发明在同等功耗以及同等面积的情况下,可以提升约25%的性能,有显著的工程实现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终端芯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系统级芯片(System on Chip,SOC)高速低功耗总线及转换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智能手机领域基于ARM处理器的基带SOC产品以及AP处理器产品占了90%的市场份额,AXI总线是ARM公司是最新系列产品采用的内部传输总线,其主要特点是相对于ARM9之前的AHB总线,将读、写总线分开为两套,并在读、写总线中将命令、数据设置了单独的数据通路,经过这些改进,使得AXI总线传输速率相对于AHB总线有质的提升,满足了目前先进处理器所需要的数据传输速率,提升了处理器的处理性能,大大增大了总线数据带宽。
SOC总线基本上都包含命令信号、命令握手信号、数据信号、数据握手信号、以及响应信号和响应握手信号6个要素。以标准的64bit数据位宽的AXI总线为例,AXI总线的读、写总线总的位宽分别为130bit左右,其中命令总线54bit、数据总线74bit(读为66)、响应总线8bit。由于智能手机等便携式终端设备对SOC产品的功耗要求非常高,同时性能要求又不断增加,使得SOC设计对低功耗要求越来越高,对SOC内部总线设计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现有的AXI总线传输速率高,但是功耗较大,占用的面积同样也较大,其在32位地址64bit数据位宽条件下读、写总线总的bit数量达到了300bit左右,同时所有总线的信号都是同步的,使得后端实现起来较复杂,频率不容易做高,功耗较大。
发明内容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基于目前ARM AXI总线的现状,提出一种SOC高速低功耗总线及转换方法。
本发明一种SOC高速低功耗NOC总线,包括NOC写总线和NOC读总线:
所述NOC写总线将写命令总线和写数据总线合并,使用写命令和写数据复用总线mix_wdata来传输命令与数据,并使用写命令有效信号wcmd_valid、写命令握手信号wcmd_ready、写数据有效信号mix_wdata_valid、写数据握手信号mix_wdata_ready四个信号来区分命令与数据;
所述NOC读总线将读命令总线和读数据总线合并,使用读命令和读数据复用总线mix_rdata来传输命令与数据,并使用读命令有效信号rcmd_valid、读命令握手信号rcmd_ready、读数据有效信号mix_rdata_valid、读数据握手信号mix_rdata_ready四个信号来区分命令与数据。
优选地,NOC读总线的mix_rdata是双向信号。
优选地,当rcmd_valid与rcmd_ready同时有效时,mix_rdata传输方向为总线主设备master向总线从设备slave,如果mix_rdata_valid与mix_rdata_ready同时有效时,mix_rdata传输方向为总线从设备slave向总线主设备master。
本发明一种AXI总线转高速低功耗NOC总线的方法,包括AXI写总线转NOC写总线,具体包括:
步骤一:将AXI总线的写命令有效信号awvalid和写命令握手信号awready信号做与操作形成NOC总线的写命令有效信号wcmd_valid;
步骤二:将AXI总线的写命令握手信号awready与NOC总线的写命令握手信号wcmd_ready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锐迪科(重庆)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锐迪科(重庆)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1706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