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污泥强压深度脱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10768121.0 | 申请日: | 2014-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9213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6 |
发明(设计)人: | 陈亿军;薛强;许越;王国菲;孟思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中宜生态土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1D25/02 | 分类号: | B01D25/02;C02F11/1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2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污泥 强压 深度 脱水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污泥强压深度脱水系统,属于环境岩土工程技术领域。所述的污泥强压深度脱水系统由行程支架、前顶板、后顶板、收缩钢棒、活塞注浆泵、卸料板和两个以上排列的脱水单元组成。系统采用活塞注浆泵强压注浆,解决了高含水率污泥进料难的问题;脱水单元具有收缩功能,在液压油缸强力推动下,实现了污泥深度脱水;卸料板在收缩钢棒和机械手协同作用下、实现了脱水污泥自动卸料;整个系统运行过程连续自动作业,节约了时间和人力成本;采用强压机械脱水方式,能耗小、效果好,降低了脱水处理成本,拓展了污泥后续处置途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泥强压深度脱水系统,属于环境岩土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污水处理能力快速提高,污泥产量急剧增大,相关资料显示,2015年全国湿污泥(含水率约83%)产量近4000万吨,年均增速大于20%,我国污泥处理形势严峻。
污泥的高含水率是制约污泥的处理处置的关键因素。目前,我国污水处理厂污泥脱水采用的设备有离心脱水机、带式压滤污泥脱水、机板框压滤脱水机和隔膜式板框压滤脱水机。脱水离心机能耗大、噪音大、震动大、维修不便、脱水后污泥含水量仍然较高,一般脱水后的污泥含水量仍然大于75%;带式压滤污泥脱水机易堵塞、需要大量的水清洗,污泥含水率大于80%;机板框压滤脱水机和隔膜式板框压滤脱水机脱水效果较好,能达到65%左右,但是运行不连续、单次作业时间长、易堵塞和滤板滤布容易损坏。
目前,污水处理厂机械脱水处理后污泥的含水率只能降低到85%左右,需要其他的技术方法进一步使污泥含水率降低。现有的热干化污泥脱水方法一次性投资较大,能耗及运行费用高,易造成二次污染且对管理和操作技术的要求较高等缺陷,化学方法存在药剂使用量大、药剂费用高等问题。因此,如何在污泥处置利用前最大程度的降低污泥的含水率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研发污泥脱水能耗小、经济成本低的污泥深度脱水设备,对我国污泥处理处置行业意义重大。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污泥强压深度脱水系统,实现污泥深度脱水,且脱水过程易操作、能耗少、成本低。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为:污泥强压深度脱水系统,所述的污泥强压深度脱水系统由行程支架、前顶板、后顶板、收缩钢棒、活塞注浆泵、卸料板和两个以上排列的脱水单元组成,行程支架由机械手、导轨、导槽和支架构成,一对平行导槽安装在支架顶面,导槽外侧设置有导轨,导轨上设置有机械手,脱水单元由外环体、内环体、限位链条和卸料板构成,内环体和外环体呈空心状,内环体一端面设置封闭底板,底板的中心开有沿轴线方向的圆孔,底板上还开有沿轴线方向的过滤孔,内环体的底板外侧设置有滤布,外环体的外壁面上设置有进料阀,内环体空心端活动的套装在外环体内,内环体的外壁与外环体的内壁接触面上设置有密封圈,内环体内设置有卸料板,卸料板和内环体内壁的接触面上设置有密封圈,卸料板的中心开有沿轴线方向的圆孔,卸料板上还开有沿轴线方向的过滤孔,卸料板的临空面设置有滤布,外环体和内环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导辊,导辊活动置于导槽内,导辊上设置有限位器和机械手感应器,外环体的端面和内环体的底板之间设置有限位链条,前顶板和后顶板两侧分别设置有导辊,导辊活动置于导槽内,导辊上设置有限位器和机械手感应器,后顶板的中心开有沿轴线方向的圆孔,后顶板上还开有沿轴线方向的过滤孔,前顶板位于第一个脱水单元外环体的前方,后顶板位于最后一个脱水单元内环体底板的后方,收缩钢棒为膨胀体,收缩钢棒一端贯穿后顶板的圆孔、内环体底板的圆孔和卸料板的圆孔,另一端通过锁紧器连接在支架的后端部,卸料板和收缩钢棒的接触面上设置有密封圈,收缩钢棒通过管道连接气压泵站,连接收缩钢棒和气压泵站的管道上设置有第一气压控制器,气压泵站还通过管道连接活塞注浆泵,连接活塞注浆泵和气压泵站的管道上设置有第二气压控制器,活塞注浆泵通过管道分别连接每个脱水单元外环体上的进料阀,支架的前端部设置有液压缸,液压缸通过液压管道连接液压泵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中宜生态土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未经江苏中宜生态土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6812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