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3D立体的电致发光器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750765.7 | 申请日: | 2014-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071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8 |
发明(设计)人: | 郑岩;边静宇;郭素文;陈磊;徐春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洞舟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3/10 | 分类号: | H05B33/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619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立体 电致发光 器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3D立体的电致发光器件制备方法,它包括:非平面衬底的立体三维物体、基础吸附层、第一导电层、灰度调节层、第二导电层、绝缘介质层、电致发光层、第三导电层、保护层、透明彩色层;使用喷涂工艺依次制作以上结构;使用多极分级电压驱动器分别连接导电层,第一导电层控制灰度,并分隔有多个独立控制区域或像素元,第一导电层被灰度调节层全部覆盖;第二导电层与第三导电层控制闪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3D立体的电致发光器件制备方法,立体三维物体是塑料、木材、金属、石材、纸材、布材在立体三维物体表面喷涂基础吸附层,基础吸附层使用环氧、硅胶、清漆、油墨中的一种;灰度调节层使用钛酸铜钙材料与正硅酸乙酯、水、乙醇混合后喷涂,厚度0.001-0.01毫米。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3D立体的电致发光器件制备方法,第一导电层、第二导电层使用金属导电纳米材料;第三导电层使用蓝色透明导电聚合物材料,第三导电层表面或边缘制备有隐形电流导流条;隐形电流导流条是将银浆或铜浆制成1-2毫米导电线带,并使用白色或彩色反光材料覆盖在导电线带表面,使用常温或紫外固化方式;第一导电层、第二导电层中加入碳荧光量子点材料,实现导电发光。
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3D立体的电致发光器件制备方法,绝缘介质层使用绝缘介质材料二氧化钛与常温固化粘合剂混合物;电致发光层使用电致发光材料与常温固化粘合剂混合物,电致发光材料为蓝色、蓝绿色、白色、或它们的过渡色,电致发光层全部或部分覆盖在绝缘介质层表面;保护层使用环氧、硅胶、清漆、油墨中的一种。
5.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3D立体的电致发光器件制备方法,第二导电层与第三导电层分隔制作对应图案,多极分级电压驱动器使用直流电工作;喷涂使用3D喷涂打印机或喷墨喷绘打印机或气载液体喷枪。
6.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3D立体的电致发光器件制备方法,其在制备时基础吸附层、第一导电层、灰度调节层、第二导电层、绝缘介质层分别加入不同颜色的紫外荧光标记物,紫外荧光标记物是有机、无机的荧光染料或荧光颜料或荧光粉体,它们在紫外光或蓝光下发出彩色荧光。
7.一种3D立体的电致发光器件制备方法,它包括:非平面衬底具有导电金属表面的立体三维物体、灰度调节层、电致发光层、第三导电层、保护层、透明彩色层;使用喷涂工艺依次制作以上结构;其中灰度调节层加入不同颜色的紫外荧光标记物,紫外荧光标记物是有机、无机的荧光染料或荧光颜料或荧光粉体,它们可以在紫外光或蓝光下发出彩色荧光;使用多极分级电压驱动器分别连接导电层,第三导电层控制发光图案,并分隔有多个独立控制区域或像素元;第三导电层使用透明导电聚合物材料,第三导电层表面或边缘制备有隐形电流导流条;隐形电流导流条是将银浆或铜浆制成1-2毫米导电线带,并使用白色或彩色反光材料覆盖在导电线带表面,使用常温或紫外固化方式。
8.一种3D立体的电致发光器件制备方法,它包括:非平面衬底的立体三维物体、第一导电层、灰度调节层、电致发光层、第三导电层、透明彩色保护层;使用喷涂工艺依次制作以上结构;第三导电层使用透明导电聚合物材料;灰度调节层使用钛酸铜钙材料、钛酸钡、二氧化钛混合材料,再与粘合剂材料均匀混合制作成灰度调节层,粘合剂材料是钛酸丁酯、水、乙醇、油墨,它们充分均匀混合后喷涂;使用多极分级电压驱动器分别连接导电层,第三导电层控制发光图案,并分隔有多个独立控制区域或像素元。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一种3D立体的电致发光器件制备方法,灰度调节层或绝缘介质层所使用的粘合剂材料是正硅酸乙酯、异丙醇铝中的一种,其与水、乙醇混合形成的溶胶凝胶体。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一种3D立体的电致发光器件制备方法,第一导电层、灰度调节层分别加入不同颜色的紫外荧光标记物,紫外荧光标记物是有机、无机的荧光染料或荧光颜料或荧光粉体,在紫外光或蓝光下发出彩色荧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洞舟实业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洞舟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50765.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