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螺旋电栅尺的制造设备及其制造工艺在审
| 申请号: | 201410712121.9 | 申请日: | 2014-11-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986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 发明(设计)人: | 陈耀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维能达精机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B7/02 | 分类号: | G01B7/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3011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螺旋 电栅尺 制造 设备 及其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螺旋电栅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螺旋电栅尺的制造设 备及其制造工艺。
背景技术
螺旋电栅尺(简称螺栅)又称螺旋直线式感应同步尺,是一种长 度位置测量及定位的直线位移传感器,它由定栅激磁,两端接入10KHz 电压,感应至动栅,产生SIN和COS电压,输出电子信号,实现数显 或数控。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关键基础件之一,它可广泛应用于各种 机床、仪器、测量机等行业的直线位移数显及数控领域。
当前国内外均未见到螺栅的产品,从原理上讲是美国发明,在国 内虽然有过改进。例如柱栅:阐述工艺简单,具体分析原因如下:1、 印刷复制在圆柱面上,粘贴覆铜板,母板制作,光刻复制均难以解决。 2、车削槽镶嵌铜线,定栅为细长杆,要达到车削速度,转速要求高 均是难题。实际工艺非常复杂,所以从未转化为产品,当今创新制造 的方法成为关键,成功才能成为独创的产品。3、光栅、感应同步器、 磁栅和容栅四种测量系统是50年代后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发展起 来的新型位置测量系统。为了能适应使用中的恶劣环境,同时达到对 工作环境温度的变化不敏感的要求,80年代英国发明了球栅测量系 统。光栅、感应同步器、磁栅和容栅都是位置与电信号的转换,分别 是利用光电、电感、磁电、电容感应的原理。对于感应同步器(又称 电栅),是利用其定、滑尺平面绕组间电磁感应信号随位移变化的原 理实现。球栅(又称球同步器)是利用钢球组合,随位移使导磁介质 量变化产生电磁感应信号变化的原理实现。
现今通常的电栅的平面绕组由工作导片和端面导片两部分组成, 工作导片的感应信号是需求的,端面导片起连接作用,其感应信号是 有害的,为了减少和消除其影响,滑尺绕组采用正、反绕接的方式, 两根导片间距0.67mm,需人工焊接,难度甚大。光栅、电栅、容栅等 都是在平面上制作导片或栅线,为了确保动栅、静栅两部分的相对移 动,均为方形廓体加橡胶条遮挡保护,但是还会有灰尘或油污落到导 片或栅线表面而影响测量的可靠性。由于光栅、容栅等构件的材料与 安装设备的材料不同,线膨胀系数不同,温度变化对精度影响大,对 温度的变化很敏感,为了保持设备的精度,对环境温度的要求高,能 耗、费用增大。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螺旋电栅尺的制造设备, 加工出的螺栅独具抗污染能力,具备在油污、冷却液、铁屑、铁粉末 等的环境下工作的能力。在此基础上,还提出了一种螺旋电栅尺的制 造工艺,使加工出的螺栅成为独特的产品,广泛应用于各种行业, 独具对温度变化不敏感的性能(对精度影响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螺旋电栅尺的制造设备,包括夹持机构、铣刀组件和拖板, 夹持机构包括可旋转主轴和设于主轴一端同侧的夹紧件和顶针,定栅 或动栅以外圆为基面,其一端被夹紧件夹持,另一端被顶针顶持;
所述铣刀组件包括动力铣头、旋转刀架和两片铣刀,所述两片铣 刀相互平行设于所述动力铣头端部的旋转刀架一侧,且其之间的间距 为1±0.001mm;所述动力铣头固定在所述拖板上,所述拖板带动所述 动力铣头平移,所述旋转刀架带动所述两片铣刀旋转,主轴旋转速度 与旋转刀架移动速度相匹配,并铣削出螺距2mm的螺旋槽,且螺旋槽 的深度为0.2mm,宽度为0.67-0.01mm,定栅或动栅作旋转运动,旋转 刀架及动力铣头作2mm螺距直线移动,所述两片铣刀一次完成双头螺 旋槽的加工。
优选的,所述两片铣刀之间还设有隔圈。
优选的,所述动力铣头为精密型,且径向与轴向的精度要求均高 至微米级。
优选的,所述两把铣刀的宽度为0.67mm,且动力铣头转速符合切 削要求,约为每分钟700转。
一种螺旋电栅尺的制造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首先选取特制20号钢管;
第二步、接着在20号钢管上包裹绝缘管;
第三步、然后在绝缘管上车削外圆;
第四步、再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电栅尺的制造设备在绝缘 管的外圆上铣削螺旋槽,使其螺距为2mm,螺旋槽的深度为0.2mm,宽 度为0.67-0.01mm;
第五步、然后在螺旋槽内镶嵌绕宽度为0.67+0.01mm的扁铜线;
第六步、接着在扁铜线上进行涂薄胶固定;
第七步、再在扁铜线外圆上涂胶套上不锈外管,自然固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维能达精机有限公司,未经常州维能达精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1212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吊顶天花板
- 下一篇:防地震组合轻体安全楼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