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显示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410708562.1 | 申请日: | 2014-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601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25 |
发明(设计)人: | 林君达;郭益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佳世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G02B6/00;F21V8/00;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1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显示装置,尤指一种可有效避免产生漏光现象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模组的光源以冷阴极萤光灯管(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CCFL)以及发光二极体(Light Emitting Diode,LED)为主。由于LED的体积和耗电比CCFL小,可做到薄型化产品设计,色彩饱和度较佳,且无汞污染,因此LED已逐渐取代CCFL。此外,目前已有厂商研发出量子点增强薄膜(Quantum Dot Enhancement Film,QDEF),用来与蓝光LED配合,以强化光源演色性与广色域效能。量子点增强薄膜乃具有两种不同大小的荧光粉粒子,藉由蓝光照射该两种荧光粉粒子以激发产生红光与绿光,再加上部分蓝光可穿透量子点增强薄膜,以于量子点增强薄膜另一侧使红光、绿光与蓝光混成白光。
一般而言,量子点增强薄膜的边缘通常没有荧光粉粒子或仅含有较少的荧光粉粒子,使得蓝光LED发出的蓝光在量子点增强薄膜的边缘处无法被完全激发,进而在显示面板的有效显示面周边产生漏光现象。此外,背光模组的周边通常都设有胶框,胶框亦有可能反射蓝光LED发出的蓝光,进而在显示面板的有效显示面周边产生漏光导致颜色不均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避免产生漏光现象的显示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提出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于导光板上对应有效显示面设置粒径较大的第一扩散点,且于导光板上对应有效显示面周边的外围面设置粒径较小的第二扩散点,使得具有不同粒径的第一扩散点与第二扩散点可将光源发出的光线以不同光强均匀导引至光线转换薄膜。由于粒径较小的第二扩散点是设置于导光板上对应有效显示面周边的外围面的第二区域中,因此,导光板上对应有效显示面周边的外围面的第二区域可有效减少光线强度,进而避免在显示面板的有效显示面周边产生漏光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显示面板与侧入式光源的俯视图。
图3为图1中的导光板与侧入式光源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导光板与侧入式光源的俯视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导光板与侧入式光源的俯视图。
图6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中导光板与侧入式光源的俯视图。
图7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中导光板与侧入式光源的俯视图。
图8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中导光板与侧入式光源的俯视图。
图9为本发明第七实施例中导光板与侧入式光源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发明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至图3,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显示装置1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显示面板10与侧入式光源124的俯视图,图3为图1中的导光板120与侧入式光源124的俯视图。如图1所示,显示装置1包含显示面板10以及背光模组12,其中显示面板10设置于背光模组12上。于此实施例中,显示装置1可为液晶显示装置,且显示面板10可为液晶显示面板,但不以此为限。显示面板10具有有效显示面100及位于该有效显示面周边的外围面110。一般而言,显示面板10的四周形成有黑色遮光层(Black Matrix,BM),有效显示面100即是位于黑色遮光层内的区域,亦即可显示文字与影像以供使用者观视的区域。
背光模组12包含导光板120、光线转换薄膜122、侧入式光源124以及框架126。导光板120、光线转换薄膜122与侧入式光源124皆设置于框架126中。于此实施例中,框架126可为胶框,但不以此为限。光线转换薄膜122设置于导光板120上,导光板120在面向光线转换薄膜122的表面上设置有扩散点,且侧入式光源124设置于导光板120的侧边,此侧边与导光板设置扩散点的表面相邻,其扩散点的具体设置方式下文会作进一步的描述。此外,一般会在光线转换薄膜122上方设置光学膜片组合,用以改善光线的光学特性,其中光学膜片组合所包含的光学膜片例如为棱镜片、扩散片等,但具体采用何种组合可视实际应用而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佳世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佳世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0856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