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制备浓缩液用的上盖的设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706690.2 | 申请日: | 2014-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747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1 |
发明(设计)人: | 龚柱 | 申请(专利权)人: | 龚柱 |
主分类号: | B01D1/00 | 分类号: | B01D1/00;B01D1/30;B01D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1021 福建省厦门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备 浓缩 设计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浓缩液制备领域,尤其但不排它地涉及一种制备浓缩液用的上盖。
背景技术
水的沸点随着气压的降低而降低,因此降低压强可以使水在相对低的温度下沸腾,沸腾的水不断地使液态水转变为热水蒸汽,热的水蒸汽会在冷热交界面处冷凝成水雾,大量的水雾汇聚成水滴,大量的水滴汇集成水流。
为此,人们提出了一种利用上述原理将混合液中的水分去除的装置,即制备浓缩液的设备,将锅炉中产生的热蒸汽冷凝成液态水,再将水输送到特定容器中,从而使混合液中的水分降低,实现浓缩效果。
如何有效地将锅炉中的热蒸汽冷凝成液态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并提供一种低压低沸点制备浓缩液设备用的上盖的设计方法。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备浓缩液用的上盖的设计方法,所述上盖包括盖体,其特征在于将冷凝单元设置于上盖处,使冷凝单元的收集部位于上盖的内部,收集部包括紧贴盖体内冠面的条状汇聚杆、紧贴盖体内周面的汇流环,使汇流环的开口朝向盖体的顶部,使汇流环与盖体组成汇流腔,将条状汇聚杆的末端延伸到汇流腔,使汇流腔通过输出管道与外界连通。将冷凝单元的冷却部设置于上盖的外部,冷却部包括多个同轴设置的环状薄片,使环状薄片沿盖体的冠面设置,使环状薄片的轴线与盖体的轴线同轴设置,使环状薄片的底部紧贴盖体的外冠面,将进水管道设置于顶环处,将出水管道设置于底环处。
具体地,条状汇聚杆设置有与盖体的内冠面相应的贴合面,垂直于贴合面的两侧面对称设置有相对内凹的第一圆弧面,平行于贴合面的顶面设置有内凹的第二圆弧面,使第一圆弧面与第二圆弧面之间形成防溢边,条状汇聚杆靠近顶端设置有第一倾斜面和第二倾斜面,使第一倾斜面与第二倾斜面夹角为钝角,使第二倾斜面越向条状汇聚杆的顶端靠近越向贴合面倾斜,使第一倾斜面越向汇聚杆的顶端靠近越向贴合面倾斜,将第二圆弧面延伸到第二倾斜面,将第一圆弧面延伸到第一倾斜面。
再具体地,将汇流环的单边截面设置为“L”形,使“L”的底边垂直于上盖的内周面,使“L”的立边平行于上盖的内周面。
再具体地,使所述的输出管道的内管口靠近汇流腔的底部且远低于“L”的立边的顶端,将所述的进水管道的底部与盖体的顶部固定连接,在进水管道的底部设置多个出水口。
再具体地,使所述的环状薄片的顶部到盖体的底面的距离随自身直径的增加而减小。
有益效果
锅炉上盖的多个同轴设置且呈阶梯装的环状薄片构成的冷凝单元的冷却部,增加了锅炉上盖和冷却液的接触面,提高了冷却液的冷却效率。
条状汇聚杆设置的第一圆弧面和第二圆弧面,增加了冷热交界面,提高了热蒸汽的冷凝效率。
条状汇聚杆设置的防溢边借助液体的表面张力作用,使冷凝后的液滴沿着第一圆弧面和第二圆弧面滑落到汇流腔内,避免了冷凝后的液滴直接滴落到浓缩液中,造成浓缩效率降低。
当第二开关和第三开关被开启的瞬间,管道内的水将被压回锅炉内,由于汇流腔的缓冲作用,使得水停留在汇流腔内,而不是直接进入浓缩液中。
附图说明
在下面参照附图对作为非限制性实施例给出的实施方式的说明中,本发明及其优越性将得到更好的理解,附图如下:
图1是本发明公开的制备浓缩液设备的立体图;
图2是图1中的锅炉的立体图;
图3是图2中锅炉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图3中的锅炉撤去上盖后的立体图;
图5是图3中的锅炉的上盖的俯视图;
图6是图5中的上盖的立体图;
图7是图5中的上盖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8是图5中的上盖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图5中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10是图5中沿B-B方向的剖视图;
图11是图12中Ⅰ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2是图8中的单个条状汇聚杆的立体图;
图13是图12中Ⅱ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4是图1中的蓄流单元的局部剖切立体图;
图15是图14中的蓄流单元的顶部放大立体图;
图16图15中的第二开关和第三开关的分解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龚柱,未经龚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0669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