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客车火灾探测消防预警系统及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410660215.6 | 申请日: | 2014-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088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1 |
发明(设计)人: | 杜建华;张认成;高艳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侨大学 |
主分类号: | G08B17/00 | 分类号: | G08B17/00;G08B17/10;G08B17/12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张松亭 |
地址: | 362000***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客车 火灾 探测 消防 预警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客车火灾探测消防预警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活动的加强,客车的使用量不断增加,据公安部交管局数据,截止目前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到1.06亿辆,仅次于美国的于美国的2.85亿辆,位居世界第二。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客车火灾事故也不断发生且有不断增加的趋势,同时也造成的人身财产的巨大损失,国内外针对客车火灾探测消防主要以传统的随车配备灭火器材,人为施救为主,这种方式通常不能及时发现并遏制火灾,易造成重大伤亡事故。因此急需加强对客车火灾的重视。
据统计,客车自燃火灾69%集中于发动机舱部分,其次是线路集中的仪表舱、行李舱和乘客舱(人为因素除外)。因此对客车内部的各个重点区域进行全面监测,建立客车整车火灾预警系统显得尤为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客车火灾探测消防预警系统及方法,其克服了背景技术中所述的客车火灾高发的情况。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之一是:
客车火灾探测消防预警系统,客车包括多个车舱,火灾探测预警系统包括上位机装置和分别置于各车舱中的下位机装置,所述下位机装置包括一控制器和若干用于火灾探测的传感器,所述传感器能将探测获得的参量信息发送给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根据已存储于其中的模糊推理规则表推理出对应舱内的火灾预警级别并通过总线将预警级别、舱位信息和舱内故障参量信息发送给上位机装置进行显示和报警。
一实施例之中:所述下位机装置具有装设于发动机舱的第一下位机装置,装设于仪表舱的第二下位机装置,装设于行李舱的第三下位机装置,装设于乘客舱的第四下位机装置,所述上位机装置装设于驾驶舱。
一实施例之中:所述第一下位机装置中用于火灾探测的传感器包括置于发动机气缸、排气歧管、涡轮增压区域上方顶壁处的用于获得发动机舱内环境温度的温度传感器,置于发动机舱顶壁中心位置的用于检测发动机舱内攻有管道附件的油气浓度的可燃气体探测器,置于发动机舱内中部的用于检测舱内烟雾浓度的烟雾传感器和分别置于发动机舱两侧的用于检测舱内火焰的红外辐射强度的红外传感器。
一实施例之中:所述第二下位机装置中用于火灾探测的传感器包括置于仪表舱内中央及其两侧的用于检测仪表舱内环境温度的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仪表舱内主要线路电流的电流传感器,置于仪表舱中部的用于检测舱内烟雾浓度的烟雾传感器,置于仪表舱两侧的用于检测舱内火焰的红外辐射强度的红外传感器。
一实施例之中:所述第三下位机装置中用于火灾探测的传感器包括置于行李舱内中央及其两侧的用于检测行李舱内环境温度的温度传感器,置于行李舱中部的用于检测舱内烟雾浓度的烟雾传感器,置于行李舱两侧的用于检测舱内火焰的红外辐射强度的红外传感器。
一实施例之中:所述第四下位机装置中用于火灾探测的传感器包括置于乘客舱中部、前部、后部的用于采集乘客舱内环境温度的温度传感器,置于乘客舱内前部、中部和后部的用于检测舱内烟雾浓度的烟雾传感器,置于乘客舱四周位置的用于检测舱内火焰的红外辐射强度的红外传感器。
一实施例之中:所述总线包括RS485总线。
一实施例之中:所述报警通过声光信号报警。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之二是:
客车火灾探测消防预警方法,基于方案之一所述的客车火灾探测消防预警系统,包括:
步骤1,通过大量客车火灾模拟实验,建立各个舱内的模糊推理规则表并存储于各舱内下位机装置的控制器中,该模糊推理规则表对应的输入量为各舱内传感器获得参量信息,输出量为预警级别;设置足以触发报警信号的最低预警级别;
步骤2,各个舱内下位机装置通过各火灾探测传感器实时获取各舱内的各参量信息,并将各参量信息整合后对照模糊推理规则表推理出火灾预警级别;
步骤3,当任意舱中得到的预警级别达到该最低预警级别时,对应的下位机装置通过总线将预警级别、舱位信息和舱内故障参量信息发送给上位机装置,上位机装置存储该些信息并启动报警。
本技术方案与背景技术相比,它具有如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侨大学,未经华侨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6021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