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RLC报文分段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642433.7 | 申请日: | 2014-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7852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2 |
发明(设计)人: | 陈俊;刘磊;刘建华;王四海;李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28/06 | 分类号: | H04W28/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郭润湘 |
地址: | 100032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rlc 报文 分段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RLC报文分段方法及装置,用以提升网络容量及提升小区边缘覆盖。该方法为:基站计算不同MCS下每段分片RB数量和边缘覆盖增益,生成第一RLC报文分段策略集合,再选择不同分段方式对应的总RB数量小于或等于未分段对应的总RB数量的RLC分段策略集合,进一步选择边缘覆盖增益取值为正且为最大值的RLC分段策略,指示UE根据所选择RLC分段策略进行RLC分段传输。这样,避免了在使用RLC分段方法解决小区边缘覆盖问题时而导致的网络资源过度消耗的问题以及限制网络整体容量的问题,可以提升小区的边缘覆盖以及网络的容量,另一方面,可以增强RLC分段过程的可控性,提高RLC分段方式的灵活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RLC报文分段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The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陆地无线接入网(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TRAN)系统中,无线链路控制层(Radio LinkControl,RLC)位于媒体接入控制层(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和物理层之上,为用户和控制数据提供分段和重传业务,其中,对RLC报文分段(简称RLC分段)可以减少MAC层和物理层单次传输的数据,提高网络传输的正确性,从而解决了小区的边缘覆盖问题。
现有技术中,参阅附图1所示,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网络通信系统中的RLC分段过程如下:
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获取303bits的数据载荷,并递交到RLC层。
具体地,PDCP层属于无线接口协议栈的第二层,用于处理控制平面的无线资源管理消息以及用户平面上的因特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包,在用户平面上,PDCP子层获取上层IP数据分组后,对IP数据分组进行压缩和加密,并递交到RLC子层。
在RLC层,进行数据包的分段,具体分为2段,大小分别为151bits和152bits,当然,根据用户的需要,分段数量可以进行选择。分段完成后,在每个传输时间间隔(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TTI)中传输一个分段,传输时在每个分段上重新添加RLC/MAC包头和循环冗余校验(Cyclic Redundancy Check,CRC)码。
由于分段后的数据包体型缩小,这样,可以提高网络传输的正确性,从而提高小区的边缘覆盖。
但是,随着分段数的增加,RLC/MAC包头和CRC的开销也随之增加,同时由于每个分段都需要在不同的TTI上进行传输,从而占用了更多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和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Channel,PUSCH)资源,即占用过多的调度资源和传输数据资源,这样就会导致网络资源过度消耗,限制网络整体容量。
现有的RLC分段技术对用户分段数量和方式不做限制,用户可以根据基站分配的调制与编码方式(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MCS)或资源块(Resource Block,RB)数量自主选择分段数量,在此情况下,技术人员无法有效控制当前用户行为对网络造成的影响。
综上所述,现有的RLC分段技术不能在保证小区边缘覆盖的情况下提升网络的容量,或者,在保证网络容量的基础上解决小区边缘覆盖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RLC报文分段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在使用RLC分段方法解决小区边缘覆盖问题时而导致的网络资源过度消耗的问题以及限制网络整体容量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4243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