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真空泵用复合密封在审
申请号: | 201410632829.3 | 申请日: | 2014-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499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发明(设计)人: | 刘志东;雷震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沈阳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C27/00 | 分类号: | F04C27/00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白振宇 |
地址: | 110168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真空泵 复合 密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真空领域的真空泵结构,具体地说是一种真空泵用复 合密封。
背景技术
真空泵由于具有优越的性能,在微电子、制药、精密加工、造纸、 包装等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半导体、化工、制药有很多独 特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真空泵在半导体、化工、制药行业的应用,暴露出 了一些问题。传统轴封不能保证真空泵输送介质的完全密封,必然存 在着一定量的介质泄漏,这样不仅会缩短真空泵的使用寿命,若抽取 有毒、有害介质,还会危害操作者的生命。基于以上情况,需要一种 相对无泄漏的真空泵,这对于真空泵在半导体、制药、化工行业的应 用意义重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真空泵存在介质泄漏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 供一种真空泵用复合密封。具有该复合密封真空泵通过活塞环密封、 密封圈、氮气密封和迷宫密封组合的方式将腔体和油箱、腔体和外界 完全隔离,一方面介质完全被封闭在腔体内,另一方面腔体和润滑油 完全被隔离,特别适用于半导体、化工、制药等有粉尘有毒有害介质 的工况。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包括活塞环密封、密封圈、氮气密封、迷宫密封及排气腔, 所述真空泵的腔体与装有润滑油的油箱之间设有排气腔,所述真空泵 的转子轴由所述腔体穿出,由所述排气腔穿过,并插入所述油箱中; 所述转子轴位于排气腔内的部分分别套设有活塞环密封及迷宫密封, 该活塞环密封的两端与所述转子轴之间均设有密封圈,所述腔体内的 介质通过活塞环密封与该侧的所述密封圈密封,所述油箱内的润滑油 或油气通过该侧的所述密封圈及迷宫密封密封;所述排气腔内、位于 所述活塞环密封两端之间的位置设有所述氮气密封。
其中:所述排气腔内设有氮气腔,该氮气腔位于所述活塞环密封 两端之间;所述排气腔上开有氮气吹扫孔,该氮气吹扫孔的外端与外 界氮气源相连通,内端与所述氮气腔相连通,所述外界氮气源输出的 氮气通过氮气吹扫孔进入氮气腔内,在所述氮气腔内形成氮气密封; 所述氮气吹扫孔的轴向垂直于转子轴的轴向;所述活塞环密封一侧的 端面与同侧的排气腔的端面共面,该侧的活塞环密封与所述转子轴之 间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活塞环密封的另一侧与迷宫密封的一侧抵 接,该侧的活塞环密封与所述转子轴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所述迷宫 密封的另一侧与油箱密封连接。
本发明的优点与积极效果为:
1.本发明提供了非常可靠的密封方式,使腔体与外界完全隔离, 保证了介质的零泄漏,特别适用于半导体、化工、制药有粉尘有毒有 害介质的工况。
2.本发明实现了腔体与油箱的完全隔离,既阻止了输送介质进 入油箱,又阻止了润滑油或油气进入腔体,这样一方面保证了输送介 质的纯净无油,另一方面保证了在输送过程中阻止腐蚀介质进入油 箱,可以保证真空泵的安全、稳定。
3.本发明采用的复合密封,性能稳定,适合输送高温(80~100 ℃)介质等苛刻工况。
4.本发明结构紧凑,安装空间小,便于设备配套安装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转子轴,2为腔体,3为第一密封圈,4为活塞环密封, 5为氮气吹扫孔,6为第二密封圈,7为迷宫密封,8为排气腔,9为 油箱,10为氮气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包括第一密封圈3、活塞环密封4、氮气密 封、第二密封圈6、迷宫密封7及排气腔8,真空泵的腔体2与装有 润滑油的油箱9之间设有排气腔8,真空泵的转子轴1由腔体2穿出, 由排气腔8穿过,并插入油箱9中。
转子轴1位于排气腔8内的部分分别套设有活塞环密封4及迷宫 密封7,活塞环密封4一侧的端面与同侧的排气腔8的端面共面,该 侧的活塞环密封4与转子轴1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3,腔体2内的介 质通过活塞环密封4及第一密封圈3密封。活塞环密封4的另一侧与 迷宫密封7的一侧抵接,该侧的活塞环密封4与转子轴1之间设有第 二密封圈6,迷宫密封7的另一侧与油箱9密封连接,油箱9内的润 滑油或油气通过第二密封圈6及迷宫密封7密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沈阳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科学院沈阳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3282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