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储管池底托轨道及其制造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410631023.2 | 申请日: | 2014-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6459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9 |
发明(设计)人: | 周章银;蔡全英;范杨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神马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B25/00 | 分类号: | B63B25/00;B63B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7 | 代理人: | 李海建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储管池底托 轨道 及其 制造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储管池底托轨道。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上述储管池底托轨道的制造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市场对于工程装备的需求日益增大。
目前,用于海底铺设输油气管道的诸多装备中,储管池系统是较为重要的一种装备。一般来说,该装备安装于大型船舶的旋转盘上。由于该设备自身较重,为方便安装及使用,我们可以在船舶的旋转盘上安装轨道,同时,在储管池的底面上安装滚轮,这样一来,储管池底面上的滚轮能够轻易的在轨道上滑动。由于储管池的底部呈圆形,将其底面上的多个滚轮布置成圆形,能够使多个滚轮的受力均匀;因此,为了与储管池底部的滚轮相配合,安装在旋转盘上的轨道形状同样应该为圆形。
在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45号钢作为船舶中使用的轨道。由于在加工45号钢板时所采用热处理工艺,会导致45号钢抗弯强度较差;因此,为了增加钢板抗弯强度,我们只能增加钢板的厚度;这样便会导致轨道整体的重量增加,使得轨道的安装及保养不便。
因此,如何方便的安装轨道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储管池底托轨道,该轨道可以解决自身重量较大的问题。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述储管池底托轨道的制造工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储管池底托轨道,所述储管池底托轨道包括至少两个能够拼接成圆环的弧形轨道块,每个所述弧形轨道块包括能够与滚轮接触的承重面,以及支撑所述承重面的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上设置有网格加强结构。
优选地,所述承重面的宽度小于所述滚轮的宽度,并且不同所述轨道块拼接形成的直线型的连接缝隙,为相对于拼装而成的圆环的径向倾斜的倾斜缝隙。
优选地,所述轨道块的材料为40CrNiMo。
优选地,相邻两个所述轨道块的拼接面上设置有同轴的连接螺栓孔。
优选地,相邻两个所述轨道块之间采用能够与所述连接螺栓孔配合的螺栓连接。
优选地,相邻两个所述轨道块的拼接面上还设置有键槽。
优选地,相邻两个所述轨道块之间还采用能够与所述键槽配合的平键定位。
优选地,所述支撑底座设置有固定螺栓孔。
优选地,所述支撑底座还设置有定位销孔。
一种储管池底托轨道的制造工艺,该制造工艺适用于上述任意一种所述的储管池底托轨道,此制造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采用40CrNiMo,加工成型所述轨道块的毛坯;
2)对所述毛坯进行热处理;
3)对所述毛坯进行整体调质;
4)对所述毛坯的承重面进行淬火处理;
5)对所述毛坯进行表面精加工,得到所述轨道块,储管池底托轨道的制造工艺完成。
相对于上述背景技术,本发明提供的储管池底托轨道,包括至少两个能够拼接成圆环的弧形轨道块,每个弧形轨道块包括能够与滚轮接触的承重面,以及支撑承重面的支撑底座,支撑底座上设置有网格加强结构。当多个弧形轨道块拼接后,储管池底托轨道呈完整的圆形。由于储管池底托轨道是由多个轨道块拼接,因此在安装或更换时,仅仅需要一块一块的安装或更换即可,而不需要一次性对储管池底托轨道整体进行安装或更换,这样可以减轻吊装的重量,从而减小施工难度。同时,利用网格加强结构增强承重面的强度,能够减小承重面的受力,延长承重面的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储管池底托轨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轨道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A位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B-B位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C-C位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储管池底托轨道,该轨道可以减轻自身的重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图2、图3、图4和图5;图1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储管池底托轨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轨道块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A位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中B-B位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2中C-C位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神马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合肥神马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3102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船舶避碰的免疫智能控制装置
- 下一篇:一种脚踏板可旋转蛙式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