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电力电缆测温光纤引出的尾管在审
申请号: | 201410627171.7 | 申请日: | 2014-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927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04 |
发明(设计)人: | 司昌健;毛士杰;王昊;崔明;袁东月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省中科电缆附件有限公司;吉林省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9/00 | 分类号: | H01B9/00;H01B7/282;H01B7/18 |
代理公司: | 吉林长春新纪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100 | 代理人: | 魏征骥 |
地址: | 130500 吉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电力电缆 测温 光纤 引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内置测温光纤的高压电缆终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电力电缆测温光纤引出的尾管。
背景技术
对于目前普遍应用的交联聚乙烯(XLPE) 电力电缆来说,电缆长期运行最高温度为90℃,短路暂态( 最长持续5s) 最高温度为250℃。电缆的载流能力主要取决于电缆的温度限制,电缆额定载流量通常按照IEC60287 和IEC853 标准计算,这些标准假设负荷电流是恒定的或基本按照一个日负荷曲线变化,并假设周围环境条件是确定的。为保证设计安全,所假设的条件往往取极端情况,因此导致电缆设计裕量较大,而实际运行负荷较低,电缆利用率不足。
由于光纤感温式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能适时掌握电缆温度变化趋势,及时提示检修,防患于未然,并可为电力系统运行提供重要参数,所以光纤感温式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使用,这种电缆虽然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感温光纤如何能够更合理的由电缆中引出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
绝大多数66kV与110kV光纤感温式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中的感温光纤都置于电缆的波纹铝护套和绝缘屏蔽层之间,光纤从电缆中引出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两根电缆连接时在硅橡胶整体预制中间接头主体中的引出,这种引出相对比较简单,只要在硅橡胶整体预制接头主体安装完成后,先把两根电缆的光纤焊接,然后把光纤和接头主体都放置于防水壳内,最后在防水壳内灌注双组份高压防水密封胶即可;另一种情况是光纤在硅橡胶全预制干式户外终端中引出,这种情况的引出相对于第一种情况要复杂得多,既要考虑保持光纤的完整性、也要考虑引出位置的防水密封性、光纤弯折允许的曲率半径,最重要的是不能破坏终端的两个主要性能:绝缘性能、防水密封性能。
目前,硅橡胶全预制干式户外终端部位光纤引出方式和具体要求,国家或相关部门并没有相关标准和具体结构的规定,所以,大部分终端生产厂家在安装产品时均采用铜管引出方式,即:将光纤穿过一根长度约200mm、内径约8mm的铜管,铜管穿过终端金属尾管与电缆皱纹铝护套间的搪铅部位,这种敷设方式的特点如下:成本低廉;结构简单,比较容易敷设;但存在如下问题:1、光纤与铜管间无密封设计,该部位的防水密封完全依赖后期包绕的防水胶带,防水密封效果不理想; 2、光纤由皱纹铝护套中引出并通过铜管穿越搪铅部位时需要弯折180°,如果操作不当很容易造成光纤的折断损坏;3、由于铜管中光纤需要穿越搪铅部位,那么在搪铅时产生的高温很容易将光纤烫伤损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电力电缆测温光纤引出的尾管,以解决电力电缆导体线芯中测温光纤经铜管引出所带来的防水密封效果不理想、容易造成光纤的折断损坏、和搪铅时产生的高温很容易将光纤烫伤损坏问题。
本发明提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本体1为中空圆筒,高H为150mm,在本体底部P为50mm处、有向内的凹陷2,该凹陷深度L为13 mm,该凹陷的水平面上有通孔3,该通孔的直径Ф为6mm。
本发明的优点是: 结构新颖,克服了现有的铜管引出结构的不足,保证了光纤引出部位良好防水密封;保证了光纤引出后具有合适的弯曲半径,不会断裂;光纤不穿越搪铅部位,不会因高温损坏。安装工艺简单可靠、操作容易、引出速度快、效率高,并且尾管对现有的电力电缆终端绝缘不会造成任何影响,可保证电缆使用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使用状态参考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体1为中空圆筒,高H为150mm,在本体底部P为50mm处、有向内的凹陷2,该凹陷深度L为13 mm,该凹陷的水平面上有通孔3,该通孔的直径Ф为6mm。
如图3所示为光纤引出结构整体图,内层是电缆本体4,中间层为光纤导向橡胶筒5,外层为本发明1,光纤6从本发明的通孔3中穿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省中科电缆附件有限公司;吉林省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未经吉林省中科电缆附件有限公司;吉林省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2717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户外高压跌落式熔断器的防护装置
- 下一篇:一种智能交通监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