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腔镜手术器官穿刺固定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410610404.2 | 申请日: | 2014-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558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06 |
发明(设计)人: | 纪伟平;陈雪静;毕建威;金钢;柯重伟;韩国胜;朱秋蓓;宋彬;邵卓;丁丹;张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A61B17/02 |
代理公司: | 上海元一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8 | 代理人: | 赵青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手术 器官 穿刺 固定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腔镜手术时对器官进行穿刺并承托的固定装置,包括管体、牵引针、牵引线和承托部分,所述的管体内套设牵引针、牵引线和承托部分;所述承托部分包括一个具有圆弧状表面的盖体和至少一组扁平结构的支撑体,所述支撑体对称布设在盖体上,盖体贯穿设有中心孔;所述牵引线的一端连接支撑体,牵引线的另一端从盖体内经中心孔伸至盖体的外侧并连接牵引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在气腹状态下充分牵引器官,有效暴露需要手术部位的视野,以减小手术对人体造成创伤的腔镜手术器官穿刺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腔镜手术时对器官进行穿刺并承托的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腔镜手术因整体创伤小、恢复快,目前已在临床广泛应用。
以腹腔镜胃大部分切除术为例,人类的胃位于肝脏侧后方,自贲门、胃体、幽门沿线,胃小弯一侧约50%的胃组织被肝脏覆盖遮挡。由于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同时接受肝动脉与门静脉的双重供血,因此其血液循环系统结构复杂,各个血管之间具有丰富的联系与相互作用,供血丰富,因此在需要进行胃部手术时,一般会先在肝脏与胃之间留出一定空间,以确保手术过程中充分暴露手术视野、避免对肝脏造成不必要创伤的目的。传统开腹进行胃手术时,需要助手在术前准备托起肝脏、以实现暴露所切除胃部分的托起工具,所述托起工具的制作步骤为:首先对纱布进行多次折叠,使其具有一定厚度,然后将带有牵引线的牵引针经纱布中心位置由下而上贯穿而过,并对纱布底部的牵引线打结固定。手术时,将牵引针从肝脏前下缘选择合适的位置向腹壁方向穿刺,牵引针穿透肝脏后继续穿刺直至腹壁外。此方式虽然使用了具有一定厚度的多层纱布,但是托起工具对肝脏仍是点固定牵拉,托起程度越大,造成肝脏的损伤也就越大。
考虑到使用传统点固定牵拉肝脏存在的缺陷后,将由对肝脏进行穿刺牵拉固定的方式改为由助手用专门的拉钩对肝脏持续牵拉,将胃小弯充分暴露后来进行手术。但在腹腔镜下做胃部手术时,牵拉肝脏的拉钩无法进入腹腔,因此胃小弯侧的暴露是通过将钳子或可收缩的挡板从腹壁戳孔送入腹腔,由助手持续挑起肝脏,以达到暴露胃手术视野的目的。这种暴露方法存在以下明显缺陷:1、使用钳子或可收缩的挡板挑起肝脏时,由于挑起力度控制难度大且不稳定,容易损伤肝脏组织;2、助手必须持续占用一个戳孔来挑起肝脏,腾不出手来,不能有效地配合术者进行手术操作;3、受腹壁戳孔的尺寸限制,进入腹腔的钳子或可收缩的挡板的大小、形状均不理想,达不到满意的暴露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1040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