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包含增效剂的美国白蛾性引诱剂有效
申请号: | 201410603391.6 | 申请日: | 2014-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812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04 |
发明(设计)人: | 陈律;钮强;周益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傲伦达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N43/20 | 分类号: | A01N43/20;A01N27/00;A01N35/02;A01P19/00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尹慧晶;徐冬涛 |
地址: | 214262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包含 增效剂 美国 白蛾性 引诱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包含增效剂的美国白蛾性引诱剂。
背景技术
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 Drury),英文名为Fall webworm,中文异名又称“秋幕毛虫”、“秋幕蛾”,属鳞翅目,灯蛾科。作为一种世界性的检疫害虫,美国白蛾原产北美,广泛分布于美国北部、加拿大南部和墨西哥,并从上世纪40年代末传入欧洲和亚洲。美国白蛾自1979年传入我国以来,逐步蔓延到河北、天津、山东、陕西和北京等地。它是一种危害极大地食叶性害虫,严重威胁生态安全,其危害特点:一是食性杂,可危害包括林木、果树、农作物、花卉等在内的300多种植物;二是繁殖能力极强,一年繁殖三代,一只雌性白蛾平均繁殖后代3000万只,最多可达2亿只以上;三是传播途径广,一年四季均可随各种货物、运输工具等做远距离传播;四是危害严重,爆发时,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吃光所有绿色植物叶片。它既是林业害虫、又是农业害虫。通常防治美国白蛾采用人工或飞播化学药剂来进行防治,这种方法虽然见效快、范围广,但由于美国白蛾种群数量多,世代重叠,单次化学防治很难持久控制美国白蛾的种群;防治美国白蛾也可利用天敌如周氏啮小蜂进行生物防治,但由于周氏啮小蜂繁殖速度慢,难以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目前物理诱杀法是一种较为有效的防治方法,常用的是诱虫灭虫灯、诱捕器等,其中利用性信息素来诱杀美国白蛾是最为高效的方法。
美国白蛾的性信息素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到1976年,性信息素的三个组分(Z9,Z12)-十八碳二烯醛、(9Z,12Z,Z15)-十八碳三烯醛和(3Z,6Z,9S,10R)-9,10-环氧-3,6-二十一碳二烯被分离鉴定成功,1989年,另外2个组分(3Z,6Z,9S,10R)-9,10-环氧-1,3,6-二十一碳三烯和(3Z,6Z,9S,10R)-9,10-环氧-1,3,6-二十碳三烯又被分离鉴定成功。自此,美国白蛾性信息素的人工合成制备一直成为研究的热点,针对该虫的性诱剂也被开发出来,通过人工合成的化学信息素,吸引野外同种寻求交配的雄蛾,将其诱杀在诱捕器中,使雌虫失去交配的机会,不能有效地繁殖后代,减低后代种群数量而达到防治的目的。
美国白蛾入侵中国已有很长时间,目前来看,国内林业保护工作者普遍使用进口的白蛾性诱芯来监测该虫的发生,该诱芯具有一定的诱捕活性,但价格昂贵,很难大面积推广应用。另外,进口诱芯的性信息素的组成化合物的种类以及化合物之间的比例均与我国的美国白蛾性腺中的实际情况相差较大,说明进口诱芯对美国白蛾中国种群的引诱效果不能达到最佳。现有针对中国种群开发的性诱剂引诱效果虽然有了有所改进,但是实际使用过程中,美国白蛾捕获率仍有待提高。针对这一情况,本发明人研究了美国白蛾近距离化学通讯机理,通过添加增效剂的方法大幅提高美国白蛾的诱捕成果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利用性诱剂防治美国白蛾效果不佳的缺点,提供一种有效用于防治美国白蛾的性诱剂,并大大提高诱捕率。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包含增效剂的美国白蛾性诱剂,该美国白蛾性诱剂主要由如下重量百分含量的组分组成:美国白蛾性信息素占85-95%,增效剂占5-15%;其中,增效剂为长碳链烯烃类物质。
优选美国白蛾性信息素占88%-95%,增效剂占5%-12%。
进一步优选美国白蛾性信息素占88%-93%,增效剂占7%-12%。
最优选本发明的性诱剂包含重量比89%-91%的活性组分美国白蛾性信息素,重量比9%-11%的增效剂。
所述的长碳链烯烃类物质为(Z3,Z6,Z9)-(2n+1)碳三烯中的一种或多种以任意比例混合,其中,8≤n≤16。
优选长碳链烯烃类物质为(Z3,Z6,Z9)-十七碳三烯、(Z3,Z6,Z9)-十九碳三烯,(Z3,Z6,Z9)-二十一碳三烯,(Z3,Z6,Z9)-二十三碳三烯,(Z3,Z6,Z9)-二十五碳三烯,(Z3,Z6,Z9)-二十七碳三烯,和(Z3,Z6,Z9)-二十九碳三烯、(Z3,Z6,Z9)-三十一碳三烯、(Z3,Z6,Z9)-三十三碳三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傲伦达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傲伦达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0339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杀菌组合物
- 下一篇:含氟酰胺和丁香菌酯的杀菌组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