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轮机缸体解体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98426.1 | 申请日: | 2014-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263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2 |
发明(设计)人: | 王仲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钢(集团)控股有限公司;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9/02 | 分类号: | B23P19/02;B23P19/027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朱顺利 |
地址: | 243003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轮机 缸体 解体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冶金系统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汽轮机缸体解体方法。
背景技术
冶金系统由于生产工艺要求及工作环境因素制约,汽轮机往往由于蒸汽品质和高温高压环境影响,在汽轮机内部的精密配合部位会积淀硬度极高,厚达1mm以上高温氧化铁皮垢以及各种成分的蒸汽盐垢。使汽轮机的汽缸与隔板套、轴封套等部件在设备结构的轴向、径向配合面、凹凸槽定位接口等处的预留安装间隙消失。在机组大修解体工作中,极易发生严重的汽缸与汽缸内部的隔板套、轴封套等部件卡死的事故。而在汽轮机在大修工作中,现有技术中对汽缸进行解体的常规检修工艺无法有效解决汽缸与隔板套、轴封套发生卡死事故。现有技术中的工艺,一是无法及时完成解体工作,或根本无法进行设备解体工作;二是由于通常采用气割、强吊等破坏性的拆除工艺,对转子及汽缸和缸内部套产生较大损坏,会发生极大的备件更换费用和修理费用;三是个别野蛮作业导致发生严重的起重坠落和人员伤害事故,进而导致事故扩大,给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带来极大地损失。现有技术中的常规检修工艺在使用中,已多次出现设备严重损坏和施工人员受到严重伤害的扩大性事故。即便是勉强完成解体工作,转子的损伤程度也无法预测,故而多在转子出缸后即送厂家进行大轴校验和叶片探伤检测和修复更换工作,还必须要做高速动平衡配重试验,致使工艺费用极高。特别是在工艺实施的决策阶段,制造厂家和检修单位基本是将工艺实施的决策权提交给使用单位,并且不愿意承担工艺失败的风险,给使用单位造成较大损失。目前国内外未见成熟技术和工艺来解决此类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汽轮机汽缸与隔板套、轴封套发生卡死后,能够方便快捷地完成汽轮机解体,同时防止转子在解体工作中发生永久性弯曲、汽轮机叶片弯曲断裂以及隔板套、轴封套被破坏性拆除等一系列设备损坏事故,避免发生严重人员伤害事故问题的汽轮机缸体解体方法。
要解决以上所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为一种汽轮机缸体解体方法,所述的汽轮机缸体包括汽缸,汽缸内部设置转子,隔板套,轴封套,所述的汽缸包括上缸体和下缸体,所述的缸体解体方法的步骤为:
1)通过起吊部件向上拉抬上缸体,判断汽缸是否发生卡涩,拉抬上缸体时,转子随上缸体抬升,即汽缸发生卡涩,抬上缸体时,转子未随上缸体抬升,即汽缸未发生卡涩;
2)在下缸体侧面钻出多个定位孔,多个定位孔分别延伸到汽缸内部的隔板套和轴封套上,将多个定位棒分别穿过多个定位孔,定位棒分别延伸到隔板套和轴封套内,顶压在隔板套和轴封套上,起吊部件拉抬上缸体时,隔板套和轴封套不会粘附在上缸体随上缸体的拉抬而上升;
3)通过顶压工具在转子的前轴颈部位和后轴颈部位施加向下的力,通过起吊部件与上缸体连接,在上缸体上的施力点施加向上的拉抬力,将上缸体缓慢向上拉抬,上缸体与下缸体、转子、隔板套和轴封套逐渐脱离;
4)起吊部件继续抬升上缸体,实现汽缸的解体。
所述的上缸体上的施力点分别在上缸体前缸部位、上缸体中缸部位、上缸体后缸部位,起吊部件分别施力在上缸体前缸、上缸体中缸和上缸体后缸上,起吊部件拉抬上缸体时匀速拉抬。
所述的隔板套设置为由两个C形结构的隔板套组件扣合组成的环形结构,轴封套设置为由两个C形结构的轴封套组件扣合组成的环形结构,转子的前轴颈部位和后轴颈部位分别设置用于监测转子抬升高度数值的监控部件,起吊部件抬升上缸体时,监控部件监测转子的抬升高度数值,监控部件上显示抬升高度数值。
所述的起吊部件包括多个千斤顶,厚板平台,下缸体的下缸体前缸、下缸体中缸、下缸体后缸两侧分别设置一个水平布置的厚板平台,每个厚板平台上各设置一个千斤顶,上缸体前缸、上缸体中缸和上缸体后缸两侧分别设置一个吊耳,每个吊耳分别通过一个手拉葫芦与一个千斤顶连接,起吊部件在上缸体上施加向上的拉抬力时,多个千斤顶分别施力在多个吊耳上,在上缸体前缸、上缸体中缸和上缸体后缸上形成多个施力点,厚板平台底部与下缸体之间设置加强筋。
所述的下缸体的两侧分别焊接多个支架,多个支架分别与多个定位孔的位置一一对应,每个支架上分别水平设置一个带压力表的千斤顶,定位棒穿过定位孔顶压在隔板套和轴封套上后,多个带压力表的千斤顶分别顶紧在多个定位棒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钢(集团)控股有限公司;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马钢(集团)控股有限公司;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9842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手套箱框铜套铆压与轴销装配装置
- 下一篇:平移自锁解锁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