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检测胆汁淤积性黄疸致病基因的DNA文库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91207.0 | 申请日: | 2014-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136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发明(设计)人: | 汪道文;王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
主分类号: | C40B40/06 | 分类号: | C40B40/06;C12Q1/6806;C12Q1/6883 |
代理公司: | 武汉经世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54 | 代理人: | 张淼超 |
地址: | 43003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检测 胆汁 淤积 黄疸 致病 基因 dna 文库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一种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胆汁淤积性黄疸致病基因的DNA文库及其应用。具体说是根据60个胆汁淤积性黄疸致病基因,设计能覆盖上述基因外显子及毗邻区域的超多重PCR引物,并对样本基因组DNA进行超多重PCR扩增,扩增产物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测序,寻找致病突变,明确胆汁淤积性黄疸的遗传学病因,为临床诊断提供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理论依据。本发明具有准确、灵活、快速、低成本的特点;本发明涉及的60个基因检测区域能够检测15种常见的胆汁淤积遗传缺陷,对胆汁淤积性黄疸的鉴别诊断有着重要意义和临床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胆汁淤积性黄疸致病基因的DNA文库及其应用。具体说是根据胆汁淤积性黄疸致病基因,设计能覆盖上述基因外显子及毗邻区域的超多重PCR引物,并对样本基因组DNA进行超多重PCR扩增,扩增产物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测序,寻找致病突变,明确胆汁淤积性黄疸的遗传学病因,为临床诊断提供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理论依据,属于生物医学领域临床检测技术中的基因检测技术。
背景技术
胆汁淤积性黄疸是婴儿期常见的临床症状,其发生率约是活产新生儿的4/10000。引起婴儿胆汁淤积性黄疸的病因较多,预后悬殊,故早期诊断和治疗极为重要。研究显示超过25%的胆汁淤积性黄疸是由遗传缺陷造成的,许多遗传疾病的临床表型都包括婴幼儿时期的胆汁淤积性肝病。人们最初从α1抗胰蛋白酶缺乏性黄疸导致的新生儿胆汁淤积的研究中,逐渐认识到多种遗传疾病都会导致胆汁淤积。随着分子医学的发展,一系列的遗传因素引起的婴儿肝内胆汁淤积症性黄疸其相关基因突变在世界范围内被发现和认识,包括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progressive familial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PFIC)1型(定位于染色体18q21的ATP8B1基因突变)、2型(定位于染色体2q24的ABCB11基因突变)和3型(定位于染色体7q21.1的ABCB4基因突变)、Alagille综合征(定位于染色体20p12的JAG1基因突变)、Citrin缺陷引起的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neonatal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caused by Citrin defi-ciency,NICCD)(定位于染色体7q21.3的SLC25A13基因突变)、各种胆汁酸合成缺陷病(HSD3B7,AKR1D1,CYP7B1等基因突变)等。
现有的诊断技术,包括肝脏病理检查等可以结合临床特征对Alagille综合征等临床疾病进行确诊,但肝脏病理需要肝穿刺,属于创伤性检查;而PFIC1型及PFIC2型临床表型相似,药物治疗效果欠佳,部分胆汁转流术和(或)肝移植是治疗的选择之一。然而最新研究发现许多PFIC1型患者进行活体肝移植后,移植肝可出现严重肝脏病变,因此PFIC1型患者并不像PFIC2型患者那样适合肝脏移植。同时PFIC1型患者有可能发生耳聋,因此需要定期检查,了解有无听力障碍发生。但目前仅结合临床症状、生化及病理检测有时不能将两者很好区分;同时,基于Sanger测序的基因检测方法存在通量低的弊端,一次反应只能检测一个扩增区域,无法满足庞大的基因检测区域和多样本检测时效性的要求。
因此,有必要寻求一种新的检测胆汁淤积性黄疸致病基因的方法,能避免创伤性检查、提高诊断准确率,降低成本和劳动强度并提高时效性。
发明内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包含60个遗传性病理性黄疸相关疾病的致病基因的DNA文库。其中60个基因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未经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9120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