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导轨油及其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90547.1 | 申请日: | 2014-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7180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9 |
发明(设计)人: | 陈得军;朱安莲;李凌君;裴渊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C10M169/04 | 分类号: | C10M169/04;C10M141/10;C10N30/10;C10N30/12 |
代理公司: | 新乡市平原专利有限责任公司41107 | 代理人: | 路宽 |
地址: | 453007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导轨 及其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润滑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导轨油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导轨又称滑轨、线性导轨、线性滑轨,是一种用来固定、承受、引导、移动并减少摩擦的装置。工业导轨大都由合金钢、铸铁或铜制成,一些体积和重量较大的导轨,使用过程中相互接触的两个金属面通常会在承受很大负荷的条件下作往复运动;一些高精数控设备上的导轨为实现工件快速定位,还需要导轨作快速往复的脉冲式移动。因此,导轨在使用过程中,两接触面往往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切削划痕和金属疲劳拉伤,造成损坏;导轨在克服摩擦力运动的情形下会产生大量热,温度过高时会发生形变,严重影响设备精确度。
导轨工作时需要使用润滑油进行润滑、冷却、防锈蚀,以提高工件加工精确性、延长导轨使用寿命;目前无市售的导轨专用润滑油即导轨油,针对导轨工作环境、工作负荷进行的导轨油配方研究也不多,现用导轨润滑油性能存在不足之处,不能保证导轨在承受一定负荷工作的条件下形成薄厚均匀的油膜,尤其是倾斜导轨和垂直导轨,形成的油膜容易在导轨承受负荷移动时发生破裂。润滑油的自身抗氧化性不够好,抗菌性能也差,复配各组分容易受导轨开放工作环境中微生物、温度、水分和污染物影响而发生分解、沉淀和乳化等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极压性能好、抗乳化性能好、使用寿命长且润滑、冷却和防锈作用优良的导轨油及其生产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导轨油,其特征在于主要是由以下重量百分含量的组分制备而成的:基础油75%-90%、防锈剂1%-5%、抗腐蚀剂1%-5%、抗氧化剂1%-10%、杀菌剂0.1%-2%、降凝剂1%-10%和抗乳化剂0.1%-2%,其中基础油为含有环烷结构的白油,型号为ZN-150或ZN-200,防锈剂为石油磺酸盐T701、T705或T743中的一种或多种,抗腐蚀剂为二烷基二硫代磷酸盐T202或T203,抗氧化剂为烷基苯胺类T531或T502A,杀菌剂为三丹油,降凝剂为烷基萘T801,抗乳化剂为二甲基硅油。
本发明所述的导轨油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按照上述配比分别称取各组分,首先将基础油加热搅拌升温至110-120℃脱水,待温度下降至80℃时提高搅拌速度依次加入称取的防锈剂、抗腐蚀剂、抗氧化剂、杀菌剂、降凝剂和抗乳化剂,待各组分充分溶解降至室温后即制得导轨油。
本发明所述的调节制得的导轨油溶液体系稳定性的具体过程为:当导轨油溶液体系有分层现象时,说明导轨油溶液体系亲油性不够,加入导轨油溶液体系质量2%以下的斯潘80,调节至导轨油溶液体系的颜色通体透亮且均一无分层即得到均匀透亮且有光泽的成品导轨油;当导轨油溶液体系有浑浊现象时,说明导轨油溶液体系各组分相容性差,加入导轨油溶液体系质量2%以下的N,N-二甲基甲酰胺,调节至导轨油溶液体系的颜色通体透亮且均一无浑浊即得到均匀透亮且有光泽的成品导轨油。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产品具有良好的流动粘度,在温度升高时仍能保证粘度,能够很好地粘附在导轨两接触面,分布均匀,且粘度稳定性好,油膜抗极压性强;(2)较大的比热容和导热性,能够迅速冷却导轨工作接触面,防止导轨轻微形变;(3)抗锈效果好,加入的二烷基二硫代磷酸盐抗腐蚀剂能够在接触面形成较好的金属自修复膜,修复金属表面细微创伤,烷基苯胺类抗氧化剂的加入,提高了导轨油自身的抗氧化性能和自身的使用寿命;(4)抗凝效果,低温和长期贮存不会发生组分凝固及混合不均现象;(5)使用的各组分均为市售油品添加剂,价格低廉,工艺简单,生产成本较低,利润空间大且可根据导轨的材质、工作环境、工作负荷等进行灵活调整,适用范围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的上述内容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不应该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凡基于本发明上述内容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
按下述配比分别称取原料(千克):
1、基础油ZN-150型号白油80、防锈剂石油磺酸盐T701 2、抗腐蚀剂二烷基二硫代磷酸盐T203 4、抗氧化剂烷基苯胺类T502A 5、杀菌剂三丹油1、降凝剂烷基萘T801 7和抗乳化剂二甲基硅油1;
2、基础油ZN-200型号白油75、防锈剂石油磺酸盐T705 5、抗腐蚀剂二烷基二硫代磷酸盐T202 1、抗氧化剂烷基苯胺类T531 10、杀菌剂三丹油0.1、降凝剂烷基萘T801 7和抗乳化剂二甲基硅油1.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师范大学,未经河南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9054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水溅鞋子
- 下一篇:用于精确加时间戳的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