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干馏煤气轻质油深度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83415.6 | 申请日: | 2014-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797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1 |
发明(设计)人: | 王天靖;吴梓旭;姚昭旭;李斌;王艺焜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航星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G5/00 | 分类号: | C10G5/00;C10G5/06;C10K1/04;C10K1/00;B01D17/028;B01D46/12;F28D7/16 |
代理公司: | 西北工业大学专利中心 61204 | 代理人: | 王鲜凯 |
地址: | 710021 陕西省西安***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干馏 煤气 轻质油 深度 回收 装置 | ||
1.一种干馏煤气轻质油深度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油水分离器(3)、高效换热器(4)、油雾过滤器(5)、电捕焦油器进口水封(6)、电捕焦油器(7)、电捕焦油器出口水封(8)和冷却塔(9);煤气总管的煤气管连接高效换热器(4)顶部的进气口,高效换热器(4)底部的冷却煤气出气口连接油雾过滤器(5)的进气口,油雾过滤器(5)煤气出口连接电捕焦油器进口水封(6),电捕焦油器进口水封(6)连接电捕焦油器(7)的进口,电捕焦油器(7)的出口连接电捕焦油器出口水封(8),电捕焦油器出口水封(8)的出口输出处理后的洁净煤气;高效换热器(4)底部的油水混合物出口和油雾过滤器(5)的油水混合物出口连接油水分离器(3),油水分离器(3)的出油口输出轻质油;高效换热器(4)底部的出水口和油水分离器(3)的出水口分别排除冲洗水和油水混合物中分离出的水;高效换热器(4)的下端的冷却水进口连接冷却塔的出水口,高效换热器(4)的上端的冷却水出口连接冷却塔的进水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干馏煤气轻质油深度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油水分离器(3)的出油口连接中间油罐(2),中间油罐(2)的输出连接呼吸罐(1),轻质油进入中间油罐(2)的过程中将其中的空气排入呼吸罐(1),中间油罐装满时关闭中间油罐与呼吸罐之间的阀门,打开呼吸罐;同时打开中间油罐底部通向成品油库的管道阀门,油在油泵的作用下通过管道运往成品油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干馏煤气轻质油深度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高效换热器(4)的上端设有冲洗水进水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干馏煤气轻质油深度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效换热器4包括第一级换热器(11)、密封隔板(13)、通流隔板(14)、折流箱(15)和第二级换热器(19);上端设有进气口(21),下端设有出气口(10),中间为串联的两级换热器:第二级换热器(19)和第一级换热器(11);第一级换热器(11)的下端设有第一级换热器进水口(12),上端设有第一级换热器出水口(16);第二级换热器(19)的下端设有第二级换热器进水口(17),上端设有第二级换热器出水口(2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3所述干馏煤气轻质油深度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采用并联的换热管组成,换热管的两端设有折流箱(15),折流箱(15)的两端设有密封隔板(13),折流箱(15)的中部设有通流隔板(1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4所述干馏煤气轻质油深度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采用公称直径为26mm材质为Q235-B的换热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干馏煤气轻质油深度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水分离器(3)包括外部壳体(23)、外部隔板(24)、内部隔板(25)和底板(30);外部壳体(23)与底板(30)构成内腔体,内腔体的上端插入油水混合物进口管(28),油水混合物进口管(28)的下端设有喷洒口(29);外部壳体(23)一侧的上部设有油出口(27),另一侧的下部设有水出口(26);外部隔板(24)和内部隔板(25)位于喷洒口(29)与水出口(26)之间,外部隔板(24)位于水出口(26)一侧,在板的上端设有通孔;内部隔板(25)位于喷洒口(29)一侧,在板的下端设有通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干馏煤气轻质油深度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雾过滤器(5)包括外形为圆柱形的本体、多层滤网(33)、油回收挡板(35)和蒸汽吹扫孔(36);本体的上端设有出气口(34),中部设有进气口(32);进气口(32)的上部设有多层滤网(33),多层滤网(33)一侧的本体壳体上设有的蒸汽吹扫孔(36);下部的本体壳体上设有油水混合物出口(31),油回收挡板(35)位于本体内油水混合物出口(31)的下部,本体壳体的下部设有冲洗水出口(37);所述油回收挡板(35)位于出油孔一侧低于另一侧;所述多层滤网(33)直径与本体内径相等,且弯折成漏斗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航星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陕西航星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83415.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