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抗干扰功能的磁控电抗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78079.6 | 申请日: | 2013-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698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发明(设计)人: | 李宁;费远鹏;刘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工业园区和顺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18 | 分类号: | H02J3/18;H03K17/72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马明渡;王健 |
地址: | 21512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抗干扰 功能 电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抗干扰功能的磁控电抗器,属于电抗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电抗器也叫电感器,一个导体通电时就会在其所占据的一定空间范围产生磁场,所以所有能载流的电导体都有一般意义上的感性。然而通电长直导体的电感较小,所产生的磁场不强,因此实际的电抗器是导线绕成螺线管形式,称空心电抗器;有时为了让这只螺线管具有更大的电感,便在螺线管中插入铁心,称铁心电抗器。
在电力系统中引入无功补偿装置进行无功补偿,磁控电抗器(MCR)是常用的一直,其在动态无功支撑、治理电网三相不平衡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和有源设备相比,它在稳定性和补偿容量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其中,晶闸管的可靠触发是整个装置的关键技术之一。目前常用的晶闸管触发方式有电磁触发方式、光电触发方式与光触发方式。传统的电磁触发方式无法实时监控晶闸管的触发状态,对实际的触发情况无法实时准确掌握,不便于实现触发的准确性及对晶闸管的保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抗干扰功能的磁控电抗器,该磁控电抗器能从设备一次侧取得稳定、纹波小的工作电源,在比较恶劣的电磁环境中,克服了主电路中的大电流、晶闸管的开断对电路造成的强电磁干扰,具有一定的抗干扰性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抗干扰功能的磁控电抗器,所述磁控电抗器包括电抗器和用于控制电抗器投切角度的晶闸管;
还包括:连接市电的电源模块,用于接收来自电网的电能,其包括变压器和第1二极管,所述变压器将来自市电的电压降压后再经所述第1二极管去除正半周获得直流电压;
取能模块,所述取能模块包括串联的第一稳压管、第二稳压管,此第一稳压管将来自所述电源模块的直流电压转化为12V电压,所述第二稳压管将来自第一稳压管的12V电压转化为5V电压,所述第一稳压管和第二稳压管的接点作为用于给第1三极管和第2二极管供电的第一输出端,第二稳压管远离第一稳压管的一端作为用于给第3三极管和光电接口模块供电的第二输出端;
光电接口模块,其包括光接收电路单元和光发射电路单元,光接收电路单元用于将接来自控制器的光脉冲信号转化为同步电流信号;光发射电路单元用于将来自触发反馈模块的电压状态反馈信号转化为光信号传输给所述控制器;
连接到光电接口模块的控制器,用于根据电网中无功量调整所述电抗器投切角度;
连接到所述晶闸管门极的触发模块,将同步电流信号放大转换为驱动晶闸管门极的电流脉冲,其包括串联的由第2三极管、第3三极管组成的前级放大电路和由第1三极管、第2二极管和第3二极管串联组成的后级放大电路,所述第2三极管、第3三极管各自的基极分别经第4电阻和第3电阻连接到所述取能模块的第二输出端,所述第2二极管负极和第3二极管负极的连接点连接到所述晶闸管门极,来自光电接口模块的同步电流信号通过第3三极管基极驱动其导通后依次驱动第2三极管、第1三极管导通,从而通过第2二极管和第3二极管的连接点输出用于控制电抗器投切角度的同步触发信号进入晶闸管门级;
触发反馈模块,用于采集所述晶闸管两端的电压和门极电压从而生成电压状态反馈信号,一保护触发模块位于所述触发反馈模块和晶闸管之间,根据来自触发反馈模块电压状态反馈信号调整所述晶闸管工作状态;
所述第一输出端与接地之间跨接有第2电容,第二输出端与接地之间跨接有第3电容;一由第1电阻和第1发光二极管串联的支路与所述第2电容并联,由第2电阻和第2发光二极管串联的支路与所述第3电容并联。
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改进方案如下:
上述方案中,一第1电容与所述变压器并联,用于滤除交流干扰。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和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工业园区和顺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工业园区和顺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7807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充电控制方法以及充电系统
- 下一篇:电网故障分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