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1,4-环己烷二甲酸二甲酯氢化催化剂在审
申请号: | 201410573583.7 | 申请日: | 2014-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829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8 |
发明(设计)人: | 朱庆才;畅延青;陈大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J23/89 | 分类号: | B01J23/89;B01J23/63;B01J23/83;C07C31/27;C07C29/14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环己烷 甲酸 二甲 氢化 催化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1,4-环己烷二甲酸二甲酯氢化催化剂,其制备方法以及1,4-环己烷二 甲酸二甲酯加氢制备1,4-环己烷二甲醇的方法。
背景技术
1,4-环己烷二甲醇(简称CHDM)是生产聚酯树脂的重要有机化工原料,由它替代乙 二醇或其它多元醇生产的聚酯树脂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热塑性,能在较高的温度下保持 稳定的物理性质和电性能,而由这类树脂制得的产品则具有良好的耐化学性和耐环境性。 目前工业化生产1,4-环己烷二甲醇的工艺主要以对苯二甲酸二甲酯为原料,先苯环加氢制 备1,4-环己烷二甲酸二甲酯(DMCD),再通过1,4-环己烷二甲酸二甲酯加氢反应制备1,4- 环己烷二甲醇。其中,1,4-环己烷二甲酸二甲酯加氢是整个工艺的关键。传统的酯加氢催 化剂为Cu-Cr系催化剂,如美国伊斯曼公司1961年申请的专利GB988012,1989年申请 的专利US5030771,日本东和化成工业株式会社1992年申请的专利JP6192146以及新日 本理化株式会社1996年申请的专利JP10045646等,该系列催化剂都需要10MPa以上的 氢分压才能实现酯到醇的转变。为了降低氢分压,TaharaKatsuhiko等(Liquid-phase HydrogenationofDicarboxylatesCatalyzedbySupportedRu-Sncatalysts.CatalysisToday, 1996,28:267-272)采用负载型Ru-Sn催化剂,以二甘醇二甲醚为溶剂,在280℃和10MPa 下反应6h,CHDM收率为85%。TsujiHiroshi等(JP06228028,1994)采用Ru-Sn/TiO2催化剂,在270~280℃,9~10MPa反应7h得到CHDM收率为85%。
以环己二羧酸二烷基酯为原料,酯加氢反应得到的CHDM会产生两种几何异构体。 顺、反式异构体在CHDM中所占比例会直接影响许多聚合物及纤维的特性,因此工业上 需要严格控制。通常生产具有高熔点特性的聚酯,选用熔点高的反式异构体作为原料会优 于选用顺式异构体。然而,作为原料的1,4-环己烷二甲酸二甲酯一般均是顺式和反式的异 构体的混合物,且顺式异构体占优势的工业用产品。比如,典型的工业用1,4-环己烷二甲 酸二甲酯的反式与顺式异构体的比例为约0.5:1到0.6:1。
在CHDM的生产方法中,如美国专利US3334919、US2917549以及英国专利 GB988316报道的1,4-环己烷二甲醇的反式和顺式之比介于(2.57~3):1之间。英国专利 GB988316提出了一种制备反式CHDM的方法,将1,4-环己烷二甲酸二甲酯的顺、反异构 体混合物在300℃,20.2~30.4MPa压力下,用Cu-Zn催化剂进行酯加氢,反式CHDM从 反应物中结晶分离,然后再将富含顺式CHDM的残留物重新循环到氢化区,重新循环的 步骤可以多次重复,直至得到反式CHDM占主要成分的产物。根据专利提出的最优方案, 要求重新循环的富含顺式异构体的CHDM最好与新鲜的1,4-环己烷二甲酸二甲酯原料一 起重新加入到氢化区,这主要归功于Cn-Zn催化剂的双重功能,但含铜催化剂容易失活, 而且但这种方法产生的副产物很多。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是现有技术采用1,4-环己烷二甲酸二甲酯加氢制备1,4-环 己烷二甲醇时催化剂容易失活的问题,提供一种1,4-环己烷二甲酸二甲酯氢化催化剂,该 催化剂具有不容易失活的特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之二是上述问题之一所述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之三是采用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所述催化剂的1,4-环己烷二甲醇 的合成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1,4-环己烷二甲酸二甲酯 氢化催化剂,以Al2O3和/或La2O3为载体,包括Ru、Ni和Cs中的至少两种为活性组分。
上述技术方案中,Ru含量优选为1~10wt%,更优选为4~6wt%。
上述技术方案中,Ni含量优选为1~10wt%,更优选为6~8wt%。
上述技术方案中,Cs含量优选为1~20wt%,更优选为5~10wt%。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7358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