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黑液高效治理药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410572543.0 | 申请日: | 2014-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523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25 |
发明(设计)人: | 徐江流;申哲民;唐庆丽;纪文超;周彬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D21C11/04 | 分类号: | D21C11/04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林君如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治理 药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业废水资源化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黑液高效治理药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制浆造纸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之一,但其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制浆造纸工业对我国水环境所造成的严重污染,已成为工业污染防治的焦点、热点和难点问题。
采用碱法制浆工艺生产棉浆粕过程中产生的棉浆粕黑液的成分复杂,不仅含有大量的棉短绒,还包括木质素、纤维素、蜡质、果胶以及这些物质的分离产物,如各种低聚糖、脂肪酸盐、脂肪醇等,并且具有COD高、色度高、黏度大、呈强碱性且难降解的水质特点。目前国际上多采用碱回收技术对以木材为原料的制浆黑液进行处理,而我国通常以草纤维为原料制浆造纸,且这类造纸厂多数规模较小,碱回收处理技术很难适应。而制浆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是木质素,它难生化降解,而废水通常简单处理后直接排放,严重污染了地表水和地下水,严重影响周围居民生活环境。
因此,采用更好的技术处理制浆黑液,提取棉浆粨黑液中的木质素,并深入广泛地开发、利用木质素,化害为利,对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与造纸工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专利CN103669070.A公开了一种棉浆粨黑液的碱回收工艺,包括四个步骤:提取黑液、蒸发与浓缩、黑液燃烧、绿液苛化。此发明将棉浆粨黑液与木浆黑液经蒸发浓缩后在碱回收炉中无需增加重油助燃就可直接燃烧,解决了用碱回收单独处理棉浆粞黑液费用高的问题,且碱回收率达到88%以上。处理后棉浆粨中段废水的COD由4000~6000mg/L降低到1000~2000mg/L,并且处理费用降低,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但是该方法在提取黑液阶段要同时提取棉浆粞黑液与木浆黑液,并且这两种黑液要符合一定的配比,而我国常以草纤维为原料制浆造纸,木浆黑液占比不多,故在实施上有所限制。
中国专利CN102561084.A公开了一种造纸黑液的资源化处理工艺,该工艺采用水热氧化技术处理造纸黑液,通过控制造纸黑液中碱的含量、氧化剂的量、反应温度以及时间等工艺条件,将造纸黑液中的有机物转化成甲酸、乙酸等小分子,操作简单,无二次污染,具有显著的环境和经济效益。但该方法要将黑液与氧化剂混合物升温,并经过高压分离器分离,分离的液体还要进行精馏分离,流程复杂,设备维护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尤其是碱回收技术的诸多技术和投资限制,提供了一种黑液高效处理药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黑液高效治理药剂,由铝盐或铁盐、钙盐或钡盐以及盐酸构成,其中,铝盐或铁盐的含量为20-30wt%,钙盐或钡盐的含量为2-6wt%,盐酸的含量为1-3wt%。
优选地,铝盐为AlCl3,铁盐为FeCl3,钙盐为CaCl2,钡盐为BaCl2。
在制备黑液高效治理药剂时,首先溶解铝盐或铁盐,然后按照配方比例加入钙盐或钡盐,最后加入盐酸保持溶液呈酸性,搅拌均匀后即得到治理药剂。
优选地,通过加入盐酸保持溶液pH为3-4。
黑液高效治理药剂可以应用在棉浆粨黑液处理工艺中,在搅拌条件下,黑液中加入2-10wt%的治理药剂,混合10分钟后,得到固相的木质素的Ca-Al、Ba-Al或Ca-Fe、Ba-Fe盐残渣,再经压滤即可得木质素固体渣,将其除去即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根据电荷聚焦、捕获、凝聚的原理,能将难降解的木质素和半纤维素从液相转移到固相。现有技术中黑液的酸析处理是酸性药剂中大量氢离子与木质素和半纤维素上的钠离子发生亲电子取代反应,生成水不溶性的分子,增大胶体的粒径,使得木质素和半纤维素沉淀析出,但是所得沉淀物性质不稳定,会重新被碱溶解。而本发明在此基础上提供的药剂可以和析出的木质素和半纤维素进一步聚合,形成稳定的难溶固相物质,在工程实施中有连续处理的可能。基本可实现造纸黑液零排放,根除其污染,又将黑液转化成产品,因而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7254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