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SRAM型FPGA中子单粒子效应试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570930.0 | 申请日: | 2014-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906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8 |
发明(设计)人: | 王群勇;陈冬梅;阳辉;陈宇;李志刚;陈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圣涛平试验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11C29/08 | 分类号: | G11C2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李相雨 |
地址: | 100089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sram fpga 中子 粒子 效应 试验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单粒子效应试验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SRAM型 FPGA中子单粒子效应试验方法。
背景技术
SRAM(StaticRAM,静态的随机存取存储器)型FPGA(Field- ProgrammableGate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是机载电子设备的关键 核心器件,该类器件在3km~20km的飞行高度中会遇到大约每小时每平 方厘米300~18000个1MeV~1000MeV的高能大气中子,产生单粒子效 应,诱发机载电子设备产生大气中子单粒子软错误与硬故障,给机载 电子设备带来安全隐患。
为提高机载电子设备的安全性,需要预先对SRAM型FPGA中子 单粒子效应进行试验,国内目前采用14MeV能量的中子对SRAM型 FPGA进行地面模拟试验,以获得敏感截面数据,为了确保得到试验结 果的科学正确性,如何有效的对SRAM型FPGA中子单粒子效应进行 试验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SRAM型FPGA中子单粒子 效应试验方法,能够有效的对SRAM型FPGA中子单粒子效应进行试 验。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SRAM型 FPGA中子单粒子效应试验方法,包括:
S1:配置SRAM型FPGA,在所述SRAM型FPGA中写入初始值, 回读所述SRAM型FPGA中的写入值得到第一回读结果;
S2:进行辐照,辐照第一预设的注量后,回读所述SRAM型FPGA 中的写入值得到第二回读结果,将第二回读结果与第一回读结果比较, 统计发生的错误数;
S3:重复步骤S2直至统计发生的错误数达到预设的错误数或者当 前辐照的总注入量达到第二预设的注量时停止试验。
进一步地,所述预设的错误数为90~110之间的任意值。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预设的注量为108n/cm2~1010n/cm2之间的任 意值。
进一步地,在步骤S2中,辐照第一预设的注量后还包括:
记录所述SRAM型FPGA的当前功耗电流,并判断所述当前功耗 电流是否超出预设的功耗电流范围。
进一步地,在步骤S2中,辐照第一预设的注量后还包括:
记录所述SRAM型FPGA的当前工作电压,并判断所述当前工作 电压是否超出预设的工作电压范围。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SRAM型FPGA中子单粒子效应试验方 法,通过将辐照后的回读结果与辐照前的回读结果相比较,统计得到 发生的错误数,直至错误数达到预设的错误数或者总注入量达到第二 预设的注量时停止试验,从而能够有效的对SRAM型FPGA中子单粒 子效应进行试验,提高其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SRAM型FPGA中子单粒子效 应试验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 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SRAM型FPGA中子单粒子效 应试验方法的流程图,包括:
S1:配置SRAM型FPGA,在所述SRAM型FPGA中写入初始值, 回读所述SRAM型FPGA中的写入值得到第一回读结果;
S2:进行辐照,辐照第一预设的注量后,回读所述SRAM型FPGA 中的写入值得到第二回读结果,将第二回读结果与第一回读结果比较, 统计发生的错误数;
S3:重复步骤S2直至统计发生的错误数达到预设的错误数或者当 前辐照的总注入量达到第二预设的注量时停止试验。其中,所述第二 预设的注量大于第一预设的注量。
其中,所述预设的错误数为90~110之间的任意值,例如,该预设 的错误数可以为1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圣涛平试验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圣涛平试验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7093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