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电工程鱼类增殖放流站循环水处理塔以及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68233.1 | 申请日: | 2014-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10624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1-02 |
发明(设计)人: | 文典;孙大东;高峰;郎建;查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2 | 分类号: | C02F9/02;C02F9/08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许泽伟 |
地址: | 610072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电工程 鱼类 增殖 放流站 循环 水处理 以及 处理 系统 | ||
1.水电工程鱼类增殖放流站循环水处理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塔由下至上依次包括泥渣收集区(61)、第一筛板(62)、填料过滤层(63)、沸石流化床层(64)、第二筛板(65);在第一筛板(62)的下方,并且位于泥渣收集区(61)的上方设置有废水入口(601);在第二筛板(65)的上方设置有净水出口(602);在泥渣收集区(61)的底部设置有污水排放口(603);在沸石流化床层(64)的底部设置有空气入口(60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电工程鱼类增殖放流站循环水处理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泥渣收集区(61)的底部为锥形结构,所述污水排放口(603)连接到上述锥形结构的锥尖(611)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电工程鱼类增殖放流站循环水处理塔,其特征在于:沸石流化床层(64)的底部为锥形结构,所述空气入口(604)连接到上述锥形结构的锥尖(641)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电工程鱼类增殖放流站循环水处理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过滤层(63)内的填料为石英砂与沸石组成的混合物料。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电工程鱼类增殖放流站循环水处理塔,其特征在于:沸石流化床层(64)内的填料为塑料悬浮小球(7),并且在塑料悬浮小球(7)上设置有沸石材料层(73)。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电工程鱼类增殖放流站循环水处理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为塑料悬浮小球(7)由多块翅片(71)组成,在每块翅片(71)的内部为塑料层(72),在塑料层(72)的表面上设置有沸石材料层(73)。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水电工程鱼类增殖放流站循环水处理塔,其特征在于:在第二筛板(65)的上方设置有溶盐池(66),在溶盐池(66)内设置有搅拌器(67);溶盐池(66)的底部设置有配水器(68);所述配水器(68)的出口(681)穿过第二筛板(65)后与沸石流化床层(64)内的填料对应。
8.采用上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水电工程鱼类增殖放流站循环水处理塔组成的水电工程鱼类增殖放流站循环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集水池(1)、废水泵(2)、鼓风机(3)、消毒器(4)、冷暖型热泵(5)、污水池和鱼池;废水泵(2)的入水口(21)与集水池(1)连通,其出水口(22)与处理塔(6)上的废水入口(601)连通;所述鼓风机(3)与处理塔(6)上的空气入口(604)连通;处理塔(6)上的净水出口(602)依次与消毒器(4)和冷暖型热泵(5)串连,并最终与鱼池连通;所述污水排放口(603)与污水池连通。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水电工程鱼类增殖放流站循环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集水池(1)内设置有液位控制仪(11);所述消毒器(4)为紫外消毒器。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水电工程鱼类增殖放流站循环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污水排放口(603)与污水池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阀门(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68233.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