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轴承的粉末冶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66466.8 | 申请日: | 2014-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283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04 |
发明(设计)人: | 刘莉;王爽;邱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莱特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48 | 分类号: | C22C38/48;C22C33/02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李纪昌 |
地址: | 215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轴承 粉末冶金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粉末冶金领域,涉及一种粉末冶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轴承的粉末冶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粉末冶金轴承是金属粉末和其他减摩材料粉末压制、烧结、整形和浸油而成的,具有多孔性结构,在热油中浸润后,孔隙间充满润滑油,工作时由于轴颈转动的抽吸作用和摩擦发热,使金属与油受热膨胀,把油挤出孔隙,进而摩擦表面起润滑作用,轴承冷却后,油又被吸回孔隙中。以金属粉末为主要原料,用粉末冶金法制作的烧结体,其本来就是多孔质的,而且具有在制造过程中可较自由调节孔隙的数量、大小、形状及分布等技术上的优点。 运转时,轴承温度升高,由于油的膨胀系数比金属大,因而自动进入滑动表面以润滑轴承,停止工作时油又随温度下降被吸回孔隙。含油轴承具有成本低、能吸振、噪声小、在较长工作时间内不用加润滑油等特点,特别适用于不易润滑或不允许油脏污的工作环境。孔隙度是含油轴承的一个重要参数。在高速、轻载下工作的含油轴承要求含油量多,孔隙度宜高;在低速、载荷较大下工作的含油轴承要求强度高,孔隙度宜低。另外,轴承用粉末冶金材料的表观硬度对轴承的使用有较大的作用,专利授权公告号为102605290的专利公开的一种压制烧结排气座圈用粉末冶金材料,包括质量组分C:1.3%、Cr:5.0%、Mo:4.0%、Co:8.0%、Ni:2.5%、MnS:1.5%、P:0.3%、V:0.5%、W:3.0%、余量为Fe 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其粉末冶金材料的表观硬度为88,该粉末冶金材料的表观硬度还有提高的空间,因此可以开发出更高的表观硬度的粉末冶金轴承。
发明内容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轴承所用粉末冶金材料需要具备较高的硬度,如果轴承所用材料的硬度过低,轴承的使用寿命也会相应的降低,常规的粉末冶金材料的制备方法得到的粉末冶金材料的表观硬度较低,因此需要一种新的用于轴承的粉末冶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方案:为了提高用于轴承的粉末冶金材料的表观硬度,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轴承的粉末冶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中所述的用于轴承的粉末冶金材料包括下述重量的成分:
Mg 4wt%-11wt%、
Ni 3.5wt%-7.9wt%、
Mo 0.3wt%-0.8wt%、
W 0.6wt%-1.6wt%、
V 0.2wt%-0.6wt%、
Nb 0.3wt%-0.9wt%、
余量为Fe。
优选的,所述的一种用于轴承的粉末冶金材料,包括下述重量的成分:
Mg 4wt%-11wt%、
Ni 3.5wt%-7.9wt%、
Mo 0.3wt%-0.8wt%、
W 0.6wt%-1.6wt%、
V 0.2wt%-0.6wt%、
Nb 0.3wt%-0.9wt%、
Sr 0.5wt%-0.8wt%、
Cr 0.7wt%-1.2wt%、
余量为Fe。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一种用于轴承的粉末冶金材料,包括下述重量的成分:
Mg 5wt%-9wt%、
Ni 4.4wt%-6.4wt%、
Mo 0.4wt%-0.6wt%、
W 0.7wt%-1.2wt%、
V 0.3wt%-0.5wt%、
Nb 0.4wt%-0.8wt%、
Sr 0.6wt%-0.7wt%、
Cr 0.9wt%-1.1wt%、
余量为Fe。
一种用于轴承的粉末冶金材料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1)Mg为4wt%-11wt%、Ni为3.5wt%-7.9wt%、Mo为0.3wt%-0.8wt%、W为0.6wt%-1.6wt%、
V为0.2wt%-0.6wt%、Nb为0.3wt%-0.9wt%、Sr为0.5wt%-0.8wt%、Cr为0.7wt%-1.2wt%、余量为Fe,按上述的重量百分取上述的金属原料,将上述的原料进行机械混合,混合时间为60min-80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莱特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莱特复合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6646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