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以柿单宁为还原剂的石墨烯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410565512.2 | 申请日: | 2014-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264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04 |
发明(设计)人: | 赵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正业昌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31/04 | 分类号: | C01B3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单宁 还原剂 石墨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石墨烯的合成和纳米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以柿单宁为还原剂的石墨烯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004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物理学家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利用撕透明胶带的方法,成功地从石墨中分离出单层原子排列的石墨烯,两人也因此获得2010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Science,2004,306( 5696):666-669)。石墨烯由碳原子以sp2杂化轨道组成六角型蜂巢晶格,其结构单元为碳六元环,它是一种只有单层碳原子厚度的二维材料。石墨烯是构成碳基材料的基本机构单元。它可以包裹形成零维Fullerenes,卷成一维carbon nanotube,层层堆积成三维graphite。从石墨烯发现的那一天起,石墨烯就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和焦点,在超级电容器、透明电极、海水淡化、发光二极管、传感器、储氢、太阳能电池、催化剂载体、复合材料、生物支架材料、生物成像、药物输送、纺织、印染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石墨烯具有优异的机械、电学、热学性能、抗菌性能。石墨烯是世界上最薄的材料,它只有单层原子的厚度,约为0.335nm。石墨烯几乎是完全透明的,只吸收2.3%的光,透光率高达97.7%。电阻率10-6Ω/cm,比铜或银更低,为目前世界上电阻率最小的材料。石墨烯具有极大的比表面积,其理论值高达2630m2/g。导热系数高达5300W/m·K,常温下电子迁移率超过15000cm2/V·s,比碳纳米管和单晶硅高。杨氏模量为1.1TPa,断裂强度高达130GPa。
石墨烯的制备方法主要有:微机械剥离法、印章切取转印法、液相剥离法、化学气相沉积法、气溶胶高温分解法、外延生长法、无定形碳化物薄膜转化法、氧化石墨烯(GO)还原法及有机合成法等。其中GO还原法具有成本低、产率高和可批量生产等特点,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常用的还原剂包括水合肼、二甲基肼、酚类、硼氢化钠、含硫化合物、醇类等(炭素技术,2013,32(5):30-36)。然而,由于GO还原法往往使用肼或硼氢化钠等有毒或价格昂贵的试剂作为还原剂,因此开发绿色、环保、高效和廉价的化学还原技术十分必要。
我国是柿子的原产地和主产国,分布于23个省市自治区,产量极大,占世界总产量的70%,涩柿果实中单宁含量在0.13%-1.54%之间,是单宁含量最高的一种水果。柿单宁是一种天然高分子多酚化合物。目前,柿单宁在重金属离子吸附、抗菌、皮革鞣制剂等方面有重要的应用。例如:本公司于2013年申请了发明专利CN201310299037.4,采用柿单宁作为银离子的捕捉剂和还原剂来制备粒径范围为1-50nm的纳米银。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以柿单宁为还原剂的石墨烯制备方法。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1)将未成熟的天然柿子粉碎过60目筛,加入去离子水和质量分数0.1-0.5‰的酶,进行超声提取,超声功率80-120w,超声时间10-60min,超声温度30-50℃,酶解pH值5-6,料液比为1:5-1:20,将处理后的提取夜真空抽滤,烘干得到柿单宁;
(2)将氧化石墨分散于去离子水中,超声处理10-24h,得到氧化石墨烯溶液;
(3)按照100:1-1:1的体积比,将质量百分比0.01%-10%的柿单宁水溶液与0.01-0.05g/L的氧化石墨烯溶液混合,60-80℃超声处理1-48h,得到石墨烯溶液。
作为优选方案,步骤(1)所述的酶为纤维素酶、果胶酶的混合物,其质量比为1:1。
作为优选方案,步骤(2)所述的氧化石墨由改进型Hummers法得到,氧化剂为过硫酸钾、五氧化二磷、硝酸钠、浓硫酸、磷酸和高锰酸钾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采用酶-超声辅助提取柿单宁,与常规的溶剂提取法相比,本方法无需高温,安全性好,耗时短,效率高。 (2)采用柿单宁作为还原剂,不需要添加其它的稳定剂、分散剂,具备原料来源广泛、反应温和、绿色环保等优点,制备得到的石墨烯水溶液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稳定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正业昌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正业昌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6551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嵌入式双系统的系统间通信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