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碳烷烃脱氢催化剂的预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563690.1 | 申请日: | 2014-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217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7 |
发明(设计)人: | 王振宇;张海娟;李江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J23/86 | 分类号: | B01J23/86;B01J23/26;C07C5/333;C07C1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烷烃 脱氢 催化剂 预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碳烷烃脱氢催化剂的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北美页岩气的开发已经导致天然气价格相对于原油价格的大幅下降,而页岩气中大量的凝析液(NGLs)产量也迅速增长。页岩气凝析液中富含乙烷、丙烷、丁烷等低碳烷烃,乙烷可以作为裂解原料生产乙烯,因此仅靠FCC技术已经不能丙烯快速增长的需求。将天然气(常规天然气、页岩气、煤层气、可燃冰等)中的低碳烷烃脱氢制取低碳烯烃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而且随着石油资源的日益匮乏,丙烯的生产已从单纯依赖石油为原料向原料来源多样化的技术路线转变,也逐渐成为一种趋势。近几年来,丙烷脱氢生产丙烯的技术取得了较大发展,特别是丙烷脱氢(PDH)制丙烯的技术发展较快,已经成为第三大丙烯生产方法。
目前,低碳烷烃脱氢技术主要包括:无氧脱氢和有氧脱氢两大类。无氧脱氢技术中又以Pt系贵金属脱氢技术和Cr系脱氢技术为主。世界上主要的无氧脱氢技术包括:UOP公司的Oleflex工艺,ABB鲁姆斯公司的Catofin工艺,康菲(Uhde)公司的Star工艺,Snamprogetti/Yarsintz公司的FBD-4工艺,林德/巴斯夫公司的PDH工艺等。其中以Catofin和Oleflex工艺已成为新建装置中所采用的主导工艺技术。Oleflex工艺中所用的催化剂为Pt系贵金属催化剂,Catafin工艺中所用的催化剂为Cr系脱氢催化剂。有氧脱氢技术尚无工业化实例。
在无氧脱氢领域内,Pt和Cr作为公认的脱氢活性组分,已被世界各国研究多年,其助催化组分的选择也被广泛的研究。目前的研究表明,Cr系脱氢催化剂相对Pt系脱氢催化剂来说,具有更高的脱氢活性和低廉的生产成本,但稳定性较差。并且在工业生产中,以球型活性氧化铝为载体的Cr系脱氢催化剂的机械强度和耐磨性较差,在反应器装卸催化剂时会产生大量含有毒的Cr物种的粉尘,污染环境且损害人体健康。
CN86104031A披露了一种Cr系脱氢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将氧化铝用铬和钾化物的溶液浸渍,干燥后用硅化合物溶液浸渍,得到一种脱氢催化剂,该催化剂SiO2含量为0.5%~3%。专利CN98117808.1披露了一种含有Cr、Sn、碱金属和Si的脱氢催化剂,SiO2含量为0.08%~3%。
上述公开技术负载SiO2均由硅化合物溶液直接浸渍催化剂本体而得。用有机溶剂将硅酯溶解,然后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CVD)或化学液相沉积法(CLD)将二氧化硅负载在催化剂表面的方法(硅烷化)是一种消除催化剂外表面酸中心和精细调变分子筛孔口大小的有效途径,常用在择形催化领域。但分子筛催化剂为微孔材料,孔径小于硅酯分子直径,故硅酯分子无法进入分子筛孔道内,只能调变分子筛外表面的酸性质。而氧化铝为介孔材料,孔径较大,硅酯分子可以进入氧化铝孔道内,焙烧后留在孔道内的SiO2不仅改变了孔道内部结构,并且会对已经负载的主助催化组分产生影响,甚至堵塞次级孔道,使次级孔道中的活性组分无法与反应物接触而进行催化反应。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低碳烷烃脱氢催化剂的预处理制备方法,本发明方法处理后的催化剂机械强度高,用于脱氢反应的转化率和选择性好,制备方法简单,适于工业应用。
本发明的低碳烷烃脱氢催化剂的预处理方法,包括如下内容:
(1)测定Cr系脱氢催化剂的质量吸水率,并且使催化剂吸水达到饱和;
(2)将吸水饱和的Cr系脱氢催化剂进行半干燥脱水,得到半干燥处理的催化剂;(3),用含硅酯的有机溶剂溶液浸渍步骤(2)得到的催化剂,然后经程序升温干燥,焙烧,得到低碳烷烃脱氢催化剂。
本发明方法中,步骤(1)所述的Cr系脱氢催化剂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可以采用市售成品催化剂或按照现有技术制备,Cr系脱氢催化剂的一般以活性氧化铝或预处理的活性氧化铝为载体,Cr为活性组分,K、Mn、Fe、Co、Ni、Cu、Zn和Ga中的一种或几种为助剂。
本发明方法中,步骤(2)所述的半干燥脱水过程如下:催化剂均匀平铺与干燥带上,催化剂平铺厚度为3~4cm,干燥带传动速度为30~70m/h,优选45~60m/h,干燥带长度为30~50m;干燥温度为120~160℃,优选140~155℃。所述的干燥带为多层带式干燥机,是批量生产催化剂所使用的连续式干燥设备。
本发明方法中,步骤(3)所述的硅酯是正硅酸甲酯、正硅酸乙酯、正硅酸丙酯、正硅酸丁酯或多烷基硅脂等中的一种或几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6369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