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集约型脱氮除磷污水处理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410557374.3 | 申请日: | 2014-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767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14 |
发明(设计)人: | 张文山;张之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稳上创新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王小荣 |
地址: | 20003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集约 型脱氮 污水处理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保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污水处理工艺,尤其是涉及一种高效集约型脱氮除磷污水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的迅猛发展,在水污染控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但二十世纪建设的污水处理厂多按二级或三级排放标准设计,普遍存在停留时间过短、功能过于简单的问题,除磷脱氮及高排放标准提标改造成为必然;而提标改造中普遍遇到的难题就是占地面积受限。
目前,我国的污水脱氮除磷工艺繁多,以A/A/O、氧化沟和SBR三大系列工艺为主,其中A/A/O系列工艺以其构造简单,出水稳定,控制方便等优点,成为大型污水处理厂建设的首选工艺。A/A/O系列工艺应用广泛,形式多样,常见的有A/A/O、倒置A/A/O、改良A/A/O、Bardenpho、约堡工艺、UCT、MUCT、多段A/O工艺等。其中多段A/O工艺由于分点进水,使工艺的前段形成较高的污泥浓度,提高了系统的反应速率,在较短的时间内可完成污染物的去除,节约污水处理厂占地面积。由于多段A/O工艺由多段AO串联而成,因此不需要内回流就可以获得很好的脱氮效果,有效节约了运行的能耗。而在传统生化反应池中设置填料可进一步增加生化处理系统的生物量,提升污水处理工艺的处理效能。
随着排放标准不断提高,所需的污水处理工艺流程越来越复杂、停留时间越来越长、能耗物耗越来越大。传统的MBR工艺能够较好地解决占地问题,但是膜通量低、膜污染、建设和运行成本高等不利因素,限制了膜过滤技术的推广。针对我国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面临的难题,仍缺少节地、节能、节约成本的高效脱氮除磷工艺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高效低能耗的短流程脱氮除磷工艺,用于解决目前污水处理流程过长、占地面积偏大的问题,为污水处理厂新建和改造工程提供更佳的技术选择,为城市水环境质量改善提供技术支撑。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高效集约型脱氮除磷污水处理工艺,该工艺是将无氧池一、填料池一、无氧池二及填料池二沿水流方向依次串联设置,组合成多段A/O构型,并通过分点进水的方式,将待处理污水分别注入无氧池一和无氧池二中,所述的无氧池一中的待处理污水依次经反硝化、释磷处理后,自流进入填料池一中依次进行硝化、吸磷处理,随后,自流进入无氧池二中,与无氧池二的进水混合后,再依次进行反硝化、释磷处理,并自流进入填料池二中依次进行硝化、吸磷处理,最后,填料池二的出水通过管道自流进入动态膜过滤池中,进行泥水分离,形成沉淀污泥和上清液,所述的沉淀污泥经浓缩后形成浓缩污泥,该浓缩污泥一部分回流至无氧池一,剩余部分排出,所述的上清液经动态膜过滤后,由排水管道进入下一处理单元,即完成待处理污水的脱氮除磷作业。
所述的无氧池一和无氧池二的进水口均通过分水管与上一处理单元相连通,所述的填料池二通过管道与动态膜过滤池相连通,所述的动态膜过滤池中的水位低于填料池二的水位。
所述的动态膜过滤池中沿水流方向依次设有重力沉淀浓缩区和动态膜过滤区,所述的重力沉淀浓缩区的底部设有污泥回流管道和排泥管道,所述的重力沉淀浓缩区通过污泥回流管道与无氧池一相连通,所述的污泥回流管道上设有污泥回流泵,所述的动态膜过滤区的出水口通过排水管道连接至下一处理单元,所述的排水管道上设有水泵。
所述的填料池一、填料池二中沿水流方向设有多层填料,所述的填料垂直于池的底板进行设置,相邻两层填料之间的间距为10cm,所述的填料的比表面积>1000m2/m3。
所述的填料池一、填料池二中每立方米填料的总面积为4~10m2。
所述的填料池一、填料池二及动态膜过滤区的底部均通过通气管与鼓风机相连通。
所述的无氧池一的进水量为待处理污水总量的50~70%。
所述的无氧池一中的反硝化、释磷处理包括前段反硝化反应a和后段释磷反应c,所述的前段反硝化反应a的时间为0.5~1h,所述的后段释磷反应c的时间为1~1.5h;
所述的无氧池二中的反硝化、释磷处理包括前段反硝化反应b和后段释磷反应d,所述的前段反硝化反应b的时间为1~2h,所述的后段释磷反应d的时间为0.5~1h;
所述的填料池一、填料池二中的硝化、吸磷处理的条件为:水力停留时间为2~3h,控制溶解氧的浓度为1.0~3.0mg/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稳上创新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稳上创新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5737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