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管体金属损失环加工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54931.6 | 申请日: | 2014-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8508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9 |
发明(设计)人: | 王富祥;陈健;周利剑;冯庆善;王婷;雷铮强;杨辉;郑洪龙;玄文博;李明菲;项小强;贾光明;李振宇;程万洲;汤怡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19/02 | 分类号: | B24B1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沛德权律师事务所11302 | 代理人: | 刘杰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金属 损失 加工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气管道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管体金属损失环加工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管道漏磁内检测是目前油气管道金属损失检测最有效的技术手段,含金属损失管道牵拉试验是漏磁内检测器性能指标验证的基本手段,而制备不同宽度与深度的高精度管体金属损失环是验证漏磁内检测器环向均匀分布各传感器的灵敏度、精度及信噪比的关键。
对于普通的管体金属损失环,目前工程上可以采用电化学腐蚀、手工打磨或机械切削来加工制造,技术手段相对较成熟,但是对于高精度的管体金属损失环,国内外尚没有成熟的加工制作方法和设备可供借鉴。因此限制了内检测器环向均匀分布各传感器的灵敏度、精度及信噪比的准确验证,也就是说,现有技术中存在着无法制造出高精度的管体金属损失环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管体金属损失环加工方法和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无法制造出高精度的管体金属损失环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管体金属损失环加工方法,包括:
将待加工管体固定于转动轴,所述转动轴包含有第一发轮盘;
将所述转动轴固定于支撑架;
将所述第一发轮盘与一电动机的第二发轮盘通过链条连接;
将角磨机固定于转动杆,所述角磨机包含砂轮片;
将深度调节片固定于所述角磨机,所述深度调节片与所述砂轮片之间存在预设距离;
将所述深度调节片与所述砂轮片的外边缘的相对深度调节为第一深度;
运行所述电动机,以通过所述电动机控制所述待加工管体转动;
运行所述角磨机,通过旋转所述转动杆将所述砂轮片贴合所述待加工管体外壁磨削,直至所述深度调节片与所述外壁接触。
可选的,所述支撑架包括第一子支撑架和第二子支撑架,所述将所述转动轴固定于支撑架,具体包括:
将所述转动轴的第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子支撑架;
将所述转动轴的第二端固定于所述第二子支撑架。
可选的,所述将所述转动轴固定于支撑架,具体包括:
将所述转动轴的第一端通过固定端带座轴承固定于所述第一子支撑架;
将所述转动轴的第二端通过游动端带座轴承固定于所述第二子支撑架。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制作所述管体金属损失环过程中,检测确定管体金属损失环半成品的深度;
基于所述管体金属损失环半成品的深度,对所述深度调节片进行调节。
可选的,所述管体金属损失环的宽度与所述砂轮片的厚度呈正比例关系。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管体金属损失环加工装置,包括:
转动轴,所述转动轴包含有第一发轮盘,所述转动轴用于固定待加工管体;
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用于固定所述转动轴;
电动机,所述电动机包括第二发轮盘;
链条,所述链条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发轮盘和所述第二发轮盘;
转动杆;
角磨机,所述角磨机固定于所述转动杆,所述角磨机包括砂轮片,通过旋转所述转动杆可控制所述砂轮片在所述待加工管体外壁磨削;
深度调节片,所述深度调节片固定于所述角磨机,所述角磨机与所述砂轮片之间存在预设距离。
可选的,所述支撑架包括:
第一子支撑架,所述转动轴的第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子支撑架;
第二子支撑架,所述转动轴的第二端固定于所述第二子支撑架。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固定端带座轴承,用于将所述转动轴的第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子支撑架;
游动端带座轴承,用于将所述转动轴的第二端固定于所述第二子支撑架。
可选的,所述管体金属损失环的宽度与所述砂轮片的厚度呈正比例关系。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支撑杆,用于将所述待加工管体的第一端固定于所述转动轴的第一侧;
第二支撑杆,用于将所述待加工管体的第二端固定于所述转动轴的第二侧。
本发明有益效果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5493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