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活性炭负载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542439.7 | 申请日: | 2014-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588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发明(设计)人: | 侯影飞;杨冲;牟庆平;郭宁;王然;姚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黄河三角洲京博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27/24 | 分类号: | B01J27/24;C10G2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张瑾 |
地址: | 26658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活性炭 负载 固体 强酸 催化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石油化工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活性炭负载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制备的催化剂可用于油品催化氧化脱硫。
背景技术
柴油中有机硫化物燃烧会生成SOx,对环境造成污染,并且危害人类健康。为此,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制定了相应的法规限制柴油中的硫含量。从2013年7月起,我国柴油市场已全面启用国三标准,即硫含量由350μg·g-1降至150μg·g-1,2015年1月起柴油全面执行国四标准,硫含量进一步降低至50μg·g-1。因此,研究开发环境友好的油品深度脱硫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在深度脱硫方面,加氢脱硫工艺操作条件苛刻,设备投资费用高,对空间位阻大的二苯并噻吩类硫化物脱除困难,因此,非加氢脱硫技术成为研究热点。其中,氧化脱硫以其脱硫率高、反应条件温和、工艺流程简单等优点,并且可以深度脱除柴油中80%以上的噻吩类含硫化合物,因此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氧化脱硫是在常温、常压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利用氧化剂选择性地将有机含硫化物氧化成亚砜或砜类化合物,增加其极性,然后用溶剂萃取等方法将氧化产物砜和亚砜从油品中分离除去,从而达到深度脱硫的目的。能够氧化二苯并噻吩类硫化物的氧化剂很多,在已报道的氧化脱硫方法中采用过氧化氢作为氧化剂,并通过使用液体酸作催化剂。过氧化氢/液体酸氧化脱硫体系虽然能达到较高脱硫率,但液体酸部分溶于油品中影响燃料油品质,而且液体酸容易腐蚀设备,难以连续生产,产物与催化剂难分离等。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固体酸催化剂的研究报道很多,采用固体酸催化剂用于氧化脱硫,催化剂易于分离回收,不影响燃料油品质,原料利用充分。
催化剂焙烧的传统方式是用马弗炉或电炉,加热时间长、能耗大。微波是一种电磁波,具有波长短(1m~1mm),频率高(300MHz~300GHz)等特点。与传统的加热方式不同,微波加热具有热效应,物体的升温是通过外磁场与物体内部相互作用引起的分子振动,而不是热传导的方式。微波辐射直接与物料作用并在介电材料内部发生电磁能转化为热能,它是一种体积加热而不是外部热源的热传导;微波加热的热效应能够诱导反应高效、迅速地发生,使加热时间短且节约能源。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活性炭负载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活性炭负载固体超强酸催化剂,以活性炭为载体,ZrO2为活性组分,(NH4)2S2O8溶液为促进剂;其中:原料重量百分比组分如下:
活性炭:50%~85%
ZrOCl2·8H2O:10%~30%
(NH4)2S2O8溶液:5%~25%。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S2O82-具有很强的电子诱导效应,使得与之相连的表面金属原子产生缺电子状态,从而呈现酸性,在氧化剂的存在下而适合于脱硫;
2、活性炭负载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具有酸性强,无毒害,比表面积大,低温条件活性高,能选择性将二苯并噻吩有效地氧化为极性更大的相应砜类物质;
3、催化剂易于分离回收,不影响燃料油品质,原料利用充分,并且催化剂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微波加热装置示意图;
图2为氧化脱硫装置示意图;
图3为微波加热温度对脱硫率的影响;
图4为催化剂重复使用对脱硫率的影响。
图中,1、氮气瓶;2、微波加热炉;3、热电偶;4、物料管;5、匣钵;6、尾气收集瓶;7、冷凝管;8、铁架台;9、圆底烧瓶;10、热电偶;11、控温磁力搅拌器;12、搅拌磁子。
具体实施方式
活性炭负载固体超强酸催化剂,以活性炭为载体,ZrO2为活性组分,(NH4)2S2O8溶液为促进剂;其中,原料重量百分比组分如下:
活性炭:50%~8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黄河三角洲京博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黄河三角洲京博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4243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