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凸台壳体的拉伸模具在审
申请号: | 201410542115.3 | 申请日: | 2014-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625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发明(设计)人: | 周世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能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B21D37/12;B21D22/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2233 重庆市江津区几***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壳体 拉伸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凸台壳体的拉伸模具,属于模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凸台壳体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先将冷拉板料放置在相互配合的压型 凸模和压型凹模之间,再通过动力挤压压型凸模和压型凹模,从而将冷拉板料 拉伸为所需的凸台壳体。这种方法在加工时,有时加工凸台壳体的凸台高度较 高,所以在挤压时冷拉板料容易破裂,从而影响产品的合格率。
为此有发明人设计出一种其结构主要包括相互配合的上模和下模,上模包 括上模板,上模板底部设置有压型凸模,下模包括下模板,下模板左右两端设 置有用于上模板上下运动的导柱,对应压型凸模在下模板顶部设置有压型凹模, 在压型凹模中部嵌入有顶针,对应顶针在压型凸模上开设有顶针孔。
上述设计在加工凸台高度较高的凸台壳体时,避免了冷拉板料的破裂,但 在合模后开模不是很方便,每次都需要较大的大才能打开(主要是因为合模后 会产生互相之间的粘力),从而对提升设备的提升力有了进一步的要求,加大了 设备制作成本。
发明内容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凸台 壳体的拉伸模具,其结构简单,在合模后开模时,不需要过大的提升力,对提 升设备的提升力要求不高,合理的控制了设备制作成本。
本发明所述的凸台壳体的拉伸模具,包括相互配合的上模和下模,上模包 括上模板,上模板底部设置有压型凸模,下模包括下模板,下模板左右两端设 置有用于上模板上下运动的导柱,对应压型凸模在下模板顶部设置有压型凹模, 在压型凹模中部嵌入有顶针,对应顶针在压型凸模上开设有顶针孔,其特征在 于:在导柱上套装有橡胶套,橡胶套下端安装在下模板上,橡胶套上端的高度 比压型凹模顶端的高度高30mm~50mm,橡胶套的套壁厚为50mm~70mm。
在实用时,上述压型凸模和压型凹模根据工件形状而定。使用时,将冷拉 板料放置在下模板顶部的压型凹模上,然后采用动力将上模板沿导柱向下冲压, 在压型凸模和压型凹模的挤压下,顶针刺破冷拉板料,在其中心形成圆孔,这 时冷拉板料延圆孔延伸,最后完成了凸台壳体的加工,避免了冷拉板料的破裂。
为了方便本发明在冲床上的连接,在上模板顶部设置有模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本发明,其结构简单,在橡胶套的弹性作用下,在合模后开模时,不 需要过大的提升力,对提升设备的提升力要求不高,合理的控制了设备制作成 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模柄2、上模板3、下模板4、压型凸模5、顶针孔6、 顶针7、压型凹模8、导柱9、橡胶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 本发明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 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凸台壳体的拉伸模具,包括相互配合的上模和下模,上模包 括上模板2,上模板2底部设置有压型凸模4,下模包括下模板3,下模板3左 右两端设置有用于上模板2上下运动的导柱8,对应压型凸模4在下模板3顶部 设置有压型凹模7,在压型凹模7中部嵌入有顶针6,对应顶针6在压型凸模4 上开设有顶针孔5,在导柱8上套装有橡胶套9,橡胶套9下端安装在下模板3 上,橡胶套9上端的高度比压型凹模7顶端的高度高30mm,橡胶套9的套壁厚 为50mm,上模板2顶部设置有模柄1。
使用时,先通过模柄1将上模板2安装在拉伸机的滑块上,再将下模板3 固定在拉伸机工作台上,然后将冷拉板料放置在下模板3顶部的压型凹模7上, 通过滑块将上模板2沿导柱8向下冲压,在压型凸模4和压型凹模7的挤压下, 顶针6刺破冷拉板料,在其中心形成圆孔,这时冷拉板料延圆孔延伸,最后完 成了凸台壳体的加工,避免了冷拉板料的破裂。
实施例二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变化,所述橡胶套9上端的高度比压型凹 模7顶端的高度高50mm,橡胶套9的套壁厚变为70mm。其它同实施例一。
实施例三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变化,所述橡胶套9上端的高度比压型凹 模7顶端的高度高40mm,橡胶套9的套壁厚变为60mm。其它同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能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能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4211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