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锅在审
申请号: | 201410541402.2 | 申请日: | 2014-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058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8 |
发明(设计)人: | 朱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博白县实验中学 |
主分类号: | A47J27/00 | 分类号: | A47J27/00;A47J36/02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吴彦峰 |
地址: | 537600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厨房五金工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加热均匀、不易冷却、防侧漏的锅。
背景技术
锅是厨房烧饭做菜必不可少的工具,传统的锅体全部由铁或铁合金制成,在烧制饭菜的过程中,受铁锅导热性的限制,铁锅受热不均匀,影响饭菜烧制的速度和营养的保存。同时,铁制品比热容较低,在饭菜烧制结束后,若没有及时将锅内食物盛出,由于铁锅自身温度下降较快,锅内食物随着铁锅的温度下降较快,影响食物口感和新鲜度。另外,传统锅的边缘整体呈圆形,铁锅内壁和外壁处处厚度一致,锅内食物倒出时与铁锅外缘接触范围较大,无法满足到达指定的目标范围,同时容易形成倒出物沿着铁锅外缘漏出。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锅,解决了传统锅导热差、不易保温和不妨侧漏的缺点,具有实用性强、易于操作的特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现有锅导热差、不易保温和不妨侧漏的缺点,提供一种可以导热性强、易于保温和防止侧漏的锅,提高锅的实用性、操作性和方便性。
本发明技术方案为:
一种锅,包括手柄、手柄支架、锅体、锅体侧部的空心隔层和锅体底部设置的金属合金。由于采取的上述结构,锅体底部设置了与锅体材料不一致的金属材料,因此,锅体底部的金属材料的导热性能够改善锅体的导热情况。同时,锅体侧部的空心隔层,可以填充各种比热容较高的材质,降低锅体热量流失的速度。因此该发明的一种锅导热性好、易于保温,具有实用性强、易于操作的特点。
进一步地,所述锅体边缘设置有引流片,易于锅内食物倒出至指定的目标范围。
进一步地,所述引流片向下呈弧形,锅体边缘随着引流片的形状呈弧形缺口,使锅内食物顺利沿着锅体缺口流入引流片,引流片弧形的形状使食物集中引流至制定目标地点,具有防侧漏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锅体侧部的空心隔层内填充保温液体,锅体温度迅速下降时,保温液体温度缓慢下降,减缓锅体热量流失的速度。
进一步地,所述锅体侧部的空心隔层内填充的保温液体为水或导热油,水或导热油的比热容较高,能够帮助锅体减缓温度降低的速度。
进一步地,所述锅体底部设置的金属合金为银合金、铜合金或铝合金,银、铜和铝的导热性均优于铁,因此,所述的金属合金与锅体接触部分温度均匀,且导热性得到改善。
进一步地,所述锅体内侧有防粘锅涂层,降低烧制食物过程中食物与锅体粘在锅体的几率,降低食物烧糊的现象。
本发明有益效果是:
1、锅体底部的金属材料,加强了锅的导热性强,加热时锅体温度均匀;锅体侧部的空心隔层填充的保温液体使锅体热量流失的速度减缓,不加热时易于保持锅体温度,提高锅的实用性、操作性和方便性。
2、锅体边缘随着引流片的形状呈弧形缺口,使锅内食物顺利沿着锅体缺口流入引流片,引流片弧形的形状使食物集中引流至制定目标地点。
3、锅体内壁的防粘锅涂层,降低烧制食物过程中食物与锅体粘在锅体的几率,降低食物烧糊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锅侧面的截面图;
其中,1-手柄;2-柄支架;3-锅体;4-锅体侧部的空心隔层;5-锅体底部设置的金属合金;6-引流片。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锅,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种锅包括手柄1、手柄支架2、锅体3和引流片6,所述引流片6设置在锅体边缘,引流片6向下呈弧形,锅体3边缘随着引流片6的形状呈弧形缺口,使锅内食物顺利沿着锅体缺口流入引流片6,引流片6弧形的形状使食物集中引流至制定目标地点,具有防侧漏的效果。
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一种锅还包括锅体侧部的空心隔层4和锅体底部设置的金属合金5。所述锅体侧部的空心隔层4内填充保温液体,如水或导热油,锅体侧部的空心隔层4填充的保温液体使锅体热量流失的速度减缓,不加热时易于保持锅体温度。所述锅体底部设置的金属合金5为银合金、铜合金或铝合金,增强了锅的导热性强,加热时锅体温度均匀,提高锅的实用性、操作性和方便性。
如图1、图2所示,所述锅体3内侧有防粘锅涂层,降低烧制食物过程中食物与锅体粘在锅体的几率,降低食物烧糊的现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博白县实验中学,未经博白县实验中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4140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