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冠心病的中药配方在审
申请号: | 201410535427.1 | 申请日: | 2014-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530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8 |
发明(设计)人: | 鲁军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洛阳御平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8 | 分类号: | A61K36/9068;A61P9/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71000 河南省洛***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冠心病 中药 配方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尤其是一种治疗冠心病的中药配方。
背景技术
冠心病,又称缺血性心脏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血管狭窄或阻塞,发生冠脉循环障碍,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的一种心脏病。目前,国际上公认的三大治疗途径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及外科治疗。由于大多数药物对病变严重的心肌缺血治疗效果有限,而介入治疗和外科治疗又不能阻止病人的冠状动脉其他部位发生狭窄,所以这三种治疗不能根治冠心病。中医学认为,冠心病属于心脏与营养心脏之脉络的疾病,其发病原因是多方面的,又与整个机体变化有密切的关系。主要方面是由于年老体衰,正气亏虚,脏腑功能损伤,阴阳气血失调,加上七情内伤、饮食不节、寒冷刺激、劳逸失度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气滞血瘀,胸阳不振,痰浊内生,使心脉痹阻而致病。其中,脏腑经络气血功能失调,人体阴平阳秘的平衡被破坏,是发病的内在原因。内因是发病的基础,外因是发病的条件。在治疗方面常采用补益气血、滋阴补阳之类法则以汤药治疗,服用不方便,疗效也不确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冠心病的中药配方,成本低,见效快,特别在缓解心
区疼痛、胸闷叹息、气促等症状有显着疗效。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治疗冠心病的中药配方,所述配方的组成和重量百分比为:薏苡仁15~25份、附子5~15份、桂枝25~35份、吴茱萸25~35份、龙眼肉15~25份、蜀椒15~25份、干姜5~15份、红参2~8份、灸甘草30~40份。
其中各原料的最佳重量份为:薏苡仁20份、附子10份、桂枝30份、吴茱萸30份、龙眼肉20份、蜀椒20份、干姜10份、红参5份、灸甘草35份。
本发明选取薏苡仁、附子、桂枝、吴茱萸、龙眼肉、蜀椒、干姜、红参、灸甘草。等多味中药制成中药汤剂。
薏苡仁:健脾渗湿,除痹止泻。用于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湿痹拘挛、脾虚泄泻。
附子:主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除寒湿,治手足折伤,拘挛、膝痛不能行走,破肿块坚硬、血瘕、金属损伤疮伤。
桂枝:治风癖失音喉痹,阳虚失血,内托痈疽疮痘,能引血化汗化脓,解蛇腹毒。
吴茱萸:温中,止痛,理气,燥湿,厥阴头痛,脏寒吐泻,脘腹胀痛,经行腹痛,五更泄泻,高血压症,脚气,疝气,口疮溃疡,齿痛,湿疹,黄水疮。
龙眼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用于气血不足、心悸怔忡、健忘失眠、血虚萎黄。
蜀椒:水气肿满。
干姜:脘腹冷痛、呕吐、泄泻、亡阳厥逆、寒饮喘咳、寒湿痹痛。
红参:补气、滋阴、益血、生津、强心、健胃、镇静等作用。
灸甘草:补脾和胃,益气复脉。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动悸,脉结代。
本发明对冠心病、心绞痛止痛快速、治疗效果显著、无毒副作用、使用安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薏苡仁20份、附子10份、桂枝30份、吴茱萸30份、龙眼肉20份、蜀椒20份、干姜10份、红参5份、灸甘草35份。
实施例二:薏苡仁25份、附子15份、桂枝35份、吴茱萸35份、龙眼肉25份、蜀椒25份、干姜15份、红参8份、灸甘草40份。
实施例三:薏苡仁15份、附子5份、桂枝25份、吴茱萸25份、龙眼肉15份、蜀椒15份、干姜5份、红参2份、灸甘草30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洛阳御平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洛阳御平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3542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治疗肌肉萎缩的中药配方
- 下一篇:一种治疗流行性感冒的中药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