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备蓄电池电极基板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410531806.3 | 申请日: | 2014-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623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8 |
发明(设计)人: | 吴骏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骏 |
主分类号: | H01M4/68 | 分类号: | H01M4/68;B22D25/04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 代理人: | 刘懿 |
地址: | 20110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备 蓄电池 电极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铅蓄电池的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制备蓄电池电极基板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人类面临环境与资源的巨大挑战,尤其是碳氧化物排量与日俱增,造成了严重的空气污染,如温室效应,尤其是近期雾霾天气覆盖了整个中国大地,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及身体健康带来了非常大的害处,诸多造成上述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便是汽车尾气排放。
由于,目前汽车绝大多数均是采用汽油机或柴油机作为动力,其在运行当中会燃烧大量的汽油或柴油,同时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硫化物等多种空气污染源;虽然为了降低汽车尾气排放多个地方均制定了诸如限号等多种措施,来降低汽车的使用,但均是治标不治本;为了达到治本的目的,现在有识之士提出使用电动车来替代传统的燃油汽车,但因为目前电池技术的限制,致使电池的容量、使用寿命等均无法满足人们长途旅行及交通成本的要求。
当前可使用锂电池、镍氢电池、燃料电池或铅酸电池等作为电动汽车的动力源,但由于镍氢的比能量小价格高、燃料电池不仅价格超高且其关键材料寿命还较短,而锂电池则会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其价格也比较的昂贵;进而使得上述的锂电池、镍氢电池及燃料电池的应用范围非常有限。
故而,现在的电动汽车主要是采用铅酸蓄电池作为其动力源,虽然铅酸蓄电池的具有优良的性能及性价比,但其要求作为铅酸蓄电池的关键元件的电极基板具有很强的抗腐蚀性,同时其表面的活性物质还要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
传统的铅酸蓄电池一般采用铅锑合金进行电极基板的制备,但随着蓄电池使用时间的增长,其中的水分集速率会加速,会使得正电极基板上释放出大量的锑,而这些释放出来的锑还会聚集在负电极基板上,进而大大的降低了电极基板表面的导电性能,致使蓄电池的综合性能降低。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铅酸电池用铅锑合金板栅的制备方法,使用该方法制备的正极板栅,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和耐腐蚀性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备蓄电池电极基板的方法,应用于铅酸蓄电池的制备工中,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铅-钆母合金和铅-钇母合金;
提供铅锑合金;
将所述铅-钆母合金、所述铅-钇母合金与所述铅锑合金熔融在一起后,浇铸形成所述蓄电池电极基板。
上述的方法中,所述铅锑合金中还包括稀土。
上述的方法中,于真空环境中,在温度为950~1000℃的条件下,将所述铅-钆母合金、所述铅-钇母合金与所述铅锑合金熔融在一起。
综上所述,本发明一种铅酸电池用铅锑合金板栅的制备方法,通过将金属钆、钇与铅锑合金混合后制备蓄电池电极基板,进而使得该电极基板在用于铅酸电池时,有效的避免了传统的电极基板出现的正极释放的锑聚集在负级上,进而影响电极导电能力的现象,在提高蓄电池导电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的同时,还有效的延长铅酸蓄电池使用寿命。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一种铅酸电池用铅锑合金板栅的制备方法,可应用于铅酸蓄电池的制备工中,尤其是铅锑合金电极基板的制备工艺中,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首先,根据工艺续期提供铅-钆母合金、铅-钇母合金及铅锑合金,该三种合金均可采用常规的技术进行制备,并根据具体的工艺需求设定相应的制备条件及参数,以及各种含量的百分比。
其次,将上述的铅-钆母合金、铅-钇母合金加入熔融状态下的铅锑合金中,以使得其三者能够均匀的熔融在一起,并继续电池极板的浇铸工艺,既将上述熔融状态的混合物浇铸在相应的蓄电池电极基板的模具后,经在真空环境中冷却后,最终获取蓄电池电极基板。
最后,继续铅酸蓄电池后续的制备工艺,以得到最终的铅酸蓄电池。
优选的,上述铅锑合金中还包括稀土,以便于更好的与铅-钆母合金、铅-钇母合金熔融,进而提高后续制备的电极基板的性能。
优选d,在真空环境下,采用950~1000℃的温度,将上述的铅-钆母合金、铅-钇母合金与铅锑合金均匀的熔融在一起。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其只是作为范例,本发明并不限制于以上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任何对本发明进行的等同修改和替代也都在本发明的范畴之中。因此,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下所作的均等变换和修改,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骏,未经吴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3180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