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非离子型混合反胶束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410531127.6 | 申请日: | 2014-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139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8 |
发明(设计)人: | 易世雄;孙胜;简新懿;贺小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D06P1/90 | 分类号: | D06P1/90;D06P1/39;D06P1/38;D06P3/66;D06P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裴娜 |
地址: | 400715***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离子 混合 胶束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纺织品染色方法,特别涉及一种非离子型混合反胶束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纺织印染行业是耗水和污水排放量很大的工业部门之一。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印染废水排放量每天约为3×106~4×106m3,印染厂每加工100米织物,会产生3~5吨废水,故而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和经济损失是难以估量的,而且我国的染料生产水平与国外差距较大,染料上染率低,助剂投配量较大,这更加大了纺织印染行业的污染负荷。染料分子中含有大量的芳香环和氨基等官能团,使废水成分复杂和色度深,对自然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极大威胁。
随着社会各界对环保的呼声越来越高,学者们相继提出了多种新型节水染色工艺,主要目的就是使用其它染色介质全部或部分地替代传统工艺中所采用水相介质,使整个染色过程无水或少水,目前已经成为染色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目前超临界流体染色由于避免了水的使用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该方法强调将分散染料溶解于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中,染色完成后使体系降压,二氧化碳以气体形式分离,残余染料则以固体形式析出且可重复使用,达到了无水染色目的。但是这种染色方法所需高压设备具有很高的危险性,染色成本高昂。近年来出现了一种采用反胶束作为染色介质的纺织品染色方法,这种方法由于具有省水节能、环境友好和安全性高等优点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反胶束是将表面活性剂分散于连续非极性溶剂中自发形成一种纳米级的稳定聚集体,其中由表面活性剂亲水基所形成的球状极性核不仅能够增溶一定量的水或水溶液,而且可有效地限定其中分子或离子的存在状态和相互作用。通常按照表面活性剂的性质可将反胶束分为离子型和非离子型两大类。近年来,国外Sawada等人已经使用丁二酸二(2-乙基己基)酯磺酸钠(简称AOT)阴离子型反胶束作为介质对纤维进行了染色研究。但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的离子基团对水池的极性有不利的影响,所形成的不稳定极性核中的水池限制了这种离子型反胶束的应用。而实验证明由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构成的反胶束体系则能克服这个缺点,为化合物在水池中的物理化学反应提供较为稳定的微环境。当前国内已经制备出以辛基酚聚氧乙烯醚(简称TX-100)为表面活性剂的非离子型反胶束,并将其应用在真丝或羊毛纤维的染色中,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该反胶束的制备比较困难,HLB值较高,并且酸性染料以其为介质对蛋白质纤维的染色性能较差,从而影响了该技术的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非离子型混合反胶束及其制备方法,以采用该反胶束作为介质使用酸性染料和活性染料分别进行蛋白质纤维和纤维素纤维的染色,以解决传统水浴染色工艺所存在的缺点。
本发明非离子型混合反胶束,按质量百分比包括:
TX-100(即:Triton X-100,聚乙二醇单辛基苯基醚):2-12%,
Span(即: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类表面活性剂):1-10%,
正辛醇:10-35%,
异辛烷:30-60%,
染料:0.01-0.07%,
以及蒸馏水:0.1-6.0%。
本发明所述非离子型混合反胶束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室温条件下称取一定质量的异辛烷于干燥烧杯中,然后按照非离子型混合反胶束中各成分的质量比,依次向烧杯中加入相应质量的TX-100、Span和正辛醇,最后使用磁力搅拌器对其进行快速搅拌以获得淡黄色的混合液体;
2)、染料水溶液配制:首先称取一定质量的酸性染料或活性染料于干燥的烧杯中,然后按照非离子型混合反胶束中各成分的质量比,向烧杯中加入相应质量的蒸馏水使之完全溶解并获得透明的染料水溶液,调节染料水溶液的pH值,以适合活性染料染色纤维素纤维或酸性染料染色蛋白质纤维;
3)、然后按照非离子型混合反胶束中各成分的质量比,将相应体积的上述染料水溶液注入步骤1)中配制的混合液体中得到乳状混合物,在室温条件下使用磁力搅拌器对乳状混合物搅拌后再进行超声波处理,使之变成透明状的非离子型混合反胶束体系。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大学,未经西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3112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游乐设备
- 下一篇:通道视蛋白-2(Chop2)突变的鉴定及使用方法